劉洪國 張天曄 周曉偉 吳曉霞 朱霞鳳 張帆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2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22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衛疾控發〔2016〕77號),其中提及“7.普遍開展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各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對處于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積極落實《意見》精神, 委托專業機構在全系統開展了“員工心理健康援助項目(EAP)”, 對信訪干部心理狀況開展調查,采取相應對策,取得較好的效果。
調查研究采用卡特爾 16種人格因素量表, 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研究對象為上海市衛生系統從事信訪工作人員。
從卡特爾 16種人格因素量表測量結論總體上看,信訪干部總體人格狀況向健康方向發展,男性和女性信訪干部表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有恒性和獨立性偏低,而幻想性、憂慮和緊張偏高。男性在興奮性上偏低,女性卻偏高,同時,女性在敢為性、敏感性和自律上偏高。
從 SCL-90總體結果分析中發現,信訪干部群體的均值沒有顯示出顯著差異,說明該群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有 7人心理癥狀達到嚴重程度的水平。
結果顯示,上海衛生系統信訪干部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但是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信訪干部的焦慮和緊張性都普遍偏高,特別是女信訪干部,既需要很好的完成接訪工作,還需要照顧家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值得關注。
信訪工作的復雜多樣性,容易使信訪干部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反應,而信訪工作本身需要良好的心理抗壓能力,持續而有效組織關懷及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本項研究發現信訪干部在處理大部分的信訪工作時,因信訪工作的特殊性,一案一辦的情況較多,可完全參照過往經驗或處理結果的較少,這也會對信訪干部的自我效能感產生影響。在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中指出“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它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一種主觀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所以,在一些超出信訪工作預期范圍外的結果,更容易使信訪干部產生情感耗竭,由此進一步降低信訪干部自我認知和自尊水平,從而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
男女信訪干部人格特征具有顯著性差異,總體人格結構不均衡。他們憂慮和緊張都偏高,同時男性的興奮性高于女性,差異顯著,而女性在敏感性高于男性,差異非常顯著。心理健康的個性因素均分顯示總體人格狀況向健康方向發展。
而女信訪干部的角色壓力也大于男信訪干部。女信訪干部往往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家庭和孩子教育等,而這三個的角色本身就存在著社會屬性的差異,那么這種角色差異所造成的角色模糊和角色沖突, 對女信訪干部的情緒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訪工作又具有非常規、突發性事務較多,信訪干部長期處于高壓工作狀態的現實情況, 其角色壓力可想而知,這種角色壓力,會使信訪干部產生焦慮和緊張情緒,從而影響工作及信訪事件的解決和處理,進一步降低工作效率, 產生負性周期性狀態。因此,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實現內心的和諧,建立長效的干預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信訪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尚可。SCL-90結果顯示,個別女性信訪干部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信訪干部的多重角色差異,會使其產生角色沖突和壓力,進一步造成焦慮緊張性情緒,從而降低信訪工作的效率及完成情況。
那信訪干部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信訪干部承擔著消除社會不和諧,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任,復雜的任務和矛盾嚴重影響著信訪干部的心理健康。多年來信訪數量的高居不下,信訪干部工作任務繁重,為了做好接訪工作, 他們常常不得不加班,作息和飲食都沒有規律,出現焦慮、抑郁、心理失衡和職業倦怠等問題。實際工作中,信訪干部在化解群眾矛盾時, 要面對激動的上訪者,必須苦口婆心對上訪者進行教育和引導,稍有不慎,就會激化矛盾。這種特殊的工作環境難免會對其情緒和精神造成影響。
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醫療衛生的大力投入, 現在的醫療衛生環境正發生顯著的變化,衛生系統信訪,特別是醫院信訪工作經常面臨非常規性、突發性穩控工作,并長期處于高壓狀態, 認真做好信訪工作,不僅可以減少醫患矛盾,提高醫患信任,促使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及業務能力的提升,對醫院醫療、護理和管理質量形成全面、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維護信訪干部自身的心理健康,建立信訪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不僅有利于維護信訪干部和信訪群眾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創新信訪工作的機制和方法,進而緩解群眾的不滿情緒,化解社會矛盾,避免不良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那有何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呢?本研究發現上海市衛生系統信訪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尚可,這上海在政府支持與保障是相對成熟而全面的,市區級組織機構,更注意心理健康建設等有關。
維護信訪干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僅有利于維護信訪干部和信訪群眾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創新信訪工作的機制和方法,進而緩解群眾的不滿情緒,化解社會矛盾,避免不良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針對發現的問題,我們啟動了《上海衛計系統信訪干部EAP項目》
并分成三個階段:前期數據采集分析,中期心理健康教育,后期個體問題處理及解決。
前期數據采集分析階段:通過16PF、SCL-90兩套科學系統的心理測評工具,并對采集的有效數據加以統計分析,根據這個統計數據, 我們對第二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課程進修微調。
中期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前期數據分析,我們把此階段的課程微調為以下幾個主題《認識心理健康,克服倦怠階段》、《情緒與壓力管理》、《親子溝通技巧》等;心理游戲體驗。在設計中強調前后關聯性以及實用性,使參與者逐步了解自我、發現自我并實現自我成長, 建立更穩定的心理狀態。
后期個體問題處理及解決:經過兩個階段的分析和學習,參與者的個性化問題開始展現,需要尋求處理和解決的方法,所以,在這個階段需更注意保護隱私以及個別化處理,既鞏固學習成果也切實解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