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杰 汪文靜 馮國濤

摘 要:我國農業目前已經進入改造傳統農業走現代化農業道路的時期。安徽省農業規模大,是國家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皖南山區是我國著名的南方亞熱帶丘陵地區,近幾年來,皖南農業發展迅速,但從產業鏈的視角下來看,皖南的農業發展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產業鏈組成簡單、產業鏈的組成環節不足、產業鏈的運轉效率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皖南山區農業的發展顯得不盡完美?!笆濉币巹澨岢鐾七M農業現代化,推進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此背景下,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不單能促進農業增值,而且有利于打破傳統的以農業發展農業的思路,將農業放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業鏈中進行分析。這也是建設現代農業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皖南農業;產業鏈;產業鏈延伸;農業現代化
一、安徽省的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
1.產業鏈種類豐富
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又借助于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地理資源,使得農產品種類多種多樣,某些產品產量甚至位居全國前列。在農業逐步發展的現階段,近幾年來安徽省圍繞小麥、棉花、油菜等優勢農產品,建立了相應的優勢區域規模化產業帶以及農業產業鏈。
其中,皖南山區根據其自然資源稟賦,不斷探索發展,建立了茶葉、干鮮果、蠶桑、蜂產品等優勢產業,并圍繞這些產業進行產業升級,建立了一系列產業鏈。
2.產業鏈延伸勢不可擋
現在安徽省農業產業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農產品生產,還包括農用化肥的生產,優質苗木種子的培育,農業物資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另外,農業產后產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農產品加工環節。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6756家,比去年底增加327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7847.7億元,增長10%。
3.龍頭企業不斷擴大
近年來,安徽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步向專業化、規?;?、方向化發展,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強。2016年末,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38個,一些企業已成為農業經濟中的頂梁柱,帶動了全省農業的快速發展。這些企業大量加工農產品,聚集了大批農民,規模效益突出。
安徽天方茶業集團位于皖南石臺縣,主要從事與茶葉加工、生產相關的產業,是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國家茶葉技術研發中心,中國茶葉行業的百強企業。
4.農業產業鏈運轉的環境條件逐步加強
安徽省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日臻完善,農村基本社會服務全面進步,農村面貌和明顯改觀。2016年末,全省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達到99.5%;全省有幼兒園、托兒所的村占全部村的49.2%,比2006年提高20.1個百分點;有體育健身場所的村占62%,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的村占37%,有衛生室的村占94.8%,提高6.1個百分點。
二、皖南山區農業產業發展SWOT分析
皖南山區地處安徽省南部,長江以南地區,與蘇、浙、贛接壤;行政區劃上包括宣城、黃山、池州與其下轄的十八個縣、市、區,是我國著名的南方亞熱帶丘陵地區,物種多樣,資源豐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著名茶區,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潛力。
1.皖南山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優勢(strength)分析
(1)良好適宜的自然條件
皖南山區位于中緯度地帶,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植物生長的光、熱、水條件優越;并且皖南地區的土地狀況具有平原少,山區丘陵多的特點,丘陵地勢與亞熱帶氣候疊加形成了多種局地小氣候,如谷地氣候、坡地氣候,多種氣候為皖南地區的茶、林、藥、果等生長提供了非常適宜的條件。
(2)源遠流長的歷史條件
農業生產具有歷史的延續,皖南山區有著悠久的開發歷史,皖南人民也積累了豐富的發展農業的經驗。皖南地區的商品經濟和文化也起源甚早,萌芽于晉,發展于唐、宋,興盛于明,以經驗茶葉為主的徽商足跡遍布天下,令皖南的茶葉享譽全國,足見皖南山區特色農業歷史悠長。
(3)便捷的交通與優越的區位
皖南山區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外圈和華東經濟區的腹地,在交通上,憑借皖贛鐵路、徽杭高速公路、寬闊的水道及眾多的公路為框架構建的交通網絡,溝通了皖南山區與全國的聯系,促進了皖南地區的發展,使皖南山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2.皖南山區農業發展的劣勢(Weakness)分析
(1)土地破碎零散,機械化不足
受自然條件限制,皖南多為丘陵地區,沒有大面積連片農業用地,且田間道路狀況較差,僅僅勉強維持人畜行走,大型農業機械難以下田作業,又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目前較為困難,故只能采取古老的人力畜力耕作,制約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2)農業基礎薄弱,調整轉型遲緩
皖南山區的經濟實力與周邊經濟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農業基礎薄弱。與此同時,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尋求工作機會,留在家中的多為老弱婦孺,文化水平較低,難以快速的接受新事物,產業升級與轉型因此較為困難。
(3)產業鏈中的增值環節薄弱
皖南地區是全國著名茶區,但其在茶樹良種培育與茶葉深加工等產業方面并沒有明顯優勢,相關產值也不是非常突出。此外,農業管理體制落后,農民生產觀念落后,都是發展農業增值環節的制約因素。
3.皖南山區農業發展的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
21世紀,“融入長三角,對接珠三角”戰略步伐的推進,讓安徽省經濟現代化、國際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而使皖南農業產品的省外甚至海外市場得到極大的拓展,進而促進了皖南山區農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帶動了安徽省物流業的發展。
(2)政府的政策扶持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加強“三農”工作的政策方針,每一項政策都有針對性,保障了農民的收益。安徽省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于《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 致全省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發放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支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推動“三區”“三園”“一體”建設,等一系列共十八項政策。
(3)獨特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
皖南的傳統歷史文化跨越千年,其中包括儒家的傳統文化、享譽海外的貿易文化、豐富多彩的村落民俗文化,以及多年積累的旅游文化。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回歸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政府也順著潮流大力發展將文化和旅游業相結合的高端服務業。皖南可將農業與文化旅游業相結合,以此帶動農業發展。
4.皖南山區農業發展的風險(Threat)分析
(1)地質氣候災害風險高
皖南山區因其特殊的地質地貌與水文特征,地質氣候災害頻繁發生,雖然規模不大,但危害性很大,地質災害多發生于汛期,降雨量越大,時間越長,災害發生數越多,易造成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
(2)勞動力大量外流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外出求學的青年在學成之后往往選擇留在城市等經濟發達的地方工作發展;或是當地青壯年選擇外出從事餐飲業、服務業、建筑業等其他行業,青壯年不愿務農,留守家中的多為老弱婦孺,給農業發展帶來較大困難。
(3)市場發育不健全
皖南總體經濟水平與周仍然無法與周邊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農業生產規模小,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中介組織,以及各種專業服務機構不夠健全,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難以為農民及時提供準確的信息與服務。
三、皖南產業鏈延伸的探討——以茶業為例
1.皖南茶業的發展歷程
皖南茶區已經有四十多年的種茶歷史,茶園占地面積大且集中連片,在技術、設備、種植基礎上都在全國相同產業中名列前茅,20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處于頂峰時期,在當時是安徽農業的一個重要經濟支柱,也是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在此期間,安徽省的茶葉更是一度占據了中國的茶葉市場,成為中國名茶,如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名聲傳至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以后,皖南茶業產業開始停滯不前,在全國的影響力開始下滑,與周邊省份開始出現差距且逐漸擴大,皖南茶業開始面臨嚴峻的局面。
2.皖南茶業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1)品牌建設不足,行業同質化嚴重
皖南茶葉品牌眾多,但是真正對茶葉行業有影響力的品牌并不多,茶葉品牌占據的市場份額遠低于其他地區,嚴重制約了皖南地區茶葉產業的發展,有名茶而無名牌,使優質茶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很多茶企的品牌建設陷入了誤區,茶企普遍注重茶葉的包裝,包裝的好壞現已成為判斷茶葉好壞的標準。故現在的茶葉產品,不僅產品本身同質化、價格同質化,就連包裝也趨于同質化,甚至連茶葉門店與賣場的布置也出現了同質化,缺乏特色。
(2)集約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亟待提高
皖南茶園多位于山區,大部分茶葉的采摘、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茶農因此大多需居住在山中。因此,以家庭為單位的茶農大多分散在山區各處,大部分茶農無法及時準確地了解茶業行情,只能盲目生產。
目前安徽茶園普遍存在修建不當,采摘不合理等問題,且大多數茶園基礎較差,良種覆蓋率不高,缺乏科學規劃,嚴重限制了皖南茶業的發展。此外,山區農民素質普遍不高,科技意識淡薄,與茶葉相關的生產加工技術落后,大多數茶葉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僅有飲用功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不利于茶業產業鏈的創新與發展。
(3)產品結構單一,消費群體局限
茶葉行業具有較為十分明顯的季節特征,尤其是綠茶,優質的綠茶從產地,到采摘,再到加工,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且儲存較為困難。安徽茶企往往只用春季的鮮茶葉生產名優茶,夏秋兩季的原料均被浪費,產品結構單一,茶葉原料利用率不高。
茶葉的消費主要有兩大塊,一為日常飲用消費,二位饋贈消費。茶葉行業整體消費群體從年齡上看多為中老年人,從性別上看多為男性。并且,茶葉的消費還具有地域性,安徽省的茶葉大多為省內消費,全國范圍的銷售以及出口海外較少。由此來看,安徽省的茶葉消費群體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3.皖南茶業產業鏈如何延伸
產業鏈的延伸可從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以及空間鏈四個維度進行。
(1)價值鏈的延伸
第一,突出精品,發展優品。現在皖南茶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其產品主要為茶葉這類初級產品,并且皖南土地零碎,無法發展規?;牟枞~種植,因此可發展精品茶葉,注重茶葉的質量,提高茶葉本身的價值。
第二,科技興茶,發展茶葉精深加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茶食、茶飲、茶藥等為代表的茶深加工產品正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熱點,對茶葉中的功能性成分在其他領域的開發,可以提高茶葉產品的附加價值。
(2)企業鏈的延伸
第一,發展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支持龍頭企業以合法的方式,如兼并、收購等,將眾多小型茶葉企業聚集,建立大型茶葉企業,進而創建茶葉產業化基地,帶動與茶葉生產相關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如茶葉良種的研發與培育,茶葉種植的機械制造等。
第二,建立健全從企業到合作社再到基地農戶的組織化生產模式。茶葉沒有合適的效率是制約皖南茶葉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戶聚集在一起建立生產基地與合作社,龍頭企業直接與合作社溝通,茶農不再需要承擔無法銷售茶葉的風險,只需安心生產;企業也不必漫山去與茶農溝通,大大提高了效率。
第三,打造茶葉品牌,形成品牌效應。皖南地區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可將茶文化融入到茶葉品牌的建設中,形成茶葉的特色與個性,提升茶葉的精神內涵,從而打響茶葉品牌。
(3)供需鏈的延伸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新產品。以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為代表的茶產品的熱度在不斷提高,將茶葉向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延伸,從茶葉中提取茶多酚、抗氧化劑等功能性成分,用于其他領域中,具有極大市場潛力。
第二,發展“茶旅一體化”,實現產業融合。2018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F在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希望通過旅游等方式放松自己,皖南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景色氣候宜人,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優勢,而“茶旅一體化”將茶葉與旅游業結合,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帶動了茶葉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產業融合。
第三,擴大皖南地區出后貿易。當前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國家中大多為茶葉消費國,茶葉生產國中,中國又是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茶葉質量最好,皖南地區又有盛產茶葉,具有較大出口優勢。
(4)空間鏈的延伸
在產業布局的過程中,各種社會條件,自然條件,人文條件等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了產業布局。
皖南地處丘陵,具有山地、坡地、谷地等多種地形,故可利用這些地形多樣化的優勢,發展與之對應的具有優勢的茶種。此外,皖南地區還有發達的交通與優越的區位條件,可根據這些優勢發展與優勢產業,如物流運輸業與旅游業等。
四、結論
皖南茶業在發展內容、發展方式、以及產業鏈的運行體系上具有很強的示范帶動效應,對與安徽省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產業鏈的延伸進行了積極的探討與摸索。
安徽省的現代農業發展要依據國家的政策方針,結合本省特色與發展狀況,利用區位優勢,突出安徽省的特色農產品并圍繞其建立優勢產業,進一步建立相關產業,從而形成產業鏈,并在實施過程中開創農業產業經營新模式,打破傳統農業的發展思路,研究制定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新制度,實現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相結合。
參考文獻:
[1]胡文海.皖南山區特色農業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8):711-714+74.
[2]王晶晶,盧碧蕓,熊健.皖南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模式探索——以績溪縣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4):4501-4503.
[3]張芳,王根杰.皖南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發展的SWOT分析 [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8(3):106-109+11.
[4]王旭東,劉海.皖南山區地址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典型案例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4):84-88.
[5]武咸春.安徽省茶業發展對策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2):24-25.
[6]凌云強,張必樺,張家俠,趙強.安徽茶園現狀及現代可持續茶園生產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6):323-325.
[7]鐘艷,時宇.產業鏈視角下安徽茶企發展對策[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7,31(4):87-91.
[8]吳勁松.“三農”成就發展輝煌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EB/OL].http://www.ahtjj.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04412b0e90934 c479c84e3e730ee9221,2018-02-26/2018-08-22.
[9]安徽省統計局.解讀:前三季度農業生產總體平穩.[EB/OL].http://www.ahtjj.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1510274942526324,2 017-11-11/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