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萌

編者按
平菇作為一種常見的食用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一道佳肴,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尤其是平菇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的特點,被人們公認為營養保健食品。平菇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這促使了大批平菇種植者的產生。然而,有這么一個人,不僅種植平菇,還將平菇種出了新花樣——盆栽平菇。他最初的想法是想讓更多孩子擁有農事體驗的機會,創業路上克服種種困難的他不僅實現了最初的想法,而且從中捕捉到了商機。這個人就是江西雅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美友先生。前不久,記者受邀去他的平菇“園地”一探究竟。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記者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將常見的小小平菇發展成致富風景的吧!
記者:周總,您好!您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選擇盆栽平菇作為您的創業項目的?又是什么因素堅定了您的這個想法?
周美友:提起種菇,我算得上與蘑菇有點緣分。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就學過種菇,只不過那時種菇不是為了賣錢,而是出于興趣。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一直對農業有一種熱愛,我小時候電視機還不是特別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收音機和雜志。那會兒我特別愛聽收音機里的農業報道以及看農業刊物。之前我父親訂閱了《農村百事通》,每期雜志我都必看,如獲至寶一般。而我之前就是通過《農村百事通》學習平菇相關種植技術的。
不過興趣是一回事,生活還是要有收入。因此,為了保證經濟來源,中學畢業后,我先去外地打了幾年工,后來從事服裝生意。創業的前幾年,生意還不錯,但后來隨著網絡電商平臺的沖擊,我店里的生意每況愈下。而且整個傳統服裝行業也呈現出不斷蕭條的趨勢,周圍的同行大部分轉型或轉行。于是,我也想轉行。
轉行,做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則報道:一個人靠售賣椴木香菇致富了,對此我很受啟發。之前我學過平菇種植,我就想,是否能把平菇做成既好看又好吃,同時特色與意義兼具的產品呢?
我想到現在都市小孩基本上很少有從事農事勞動的機會,而家長對孩子這一塊的培養又越來越重視。如果可以讓這些孩子既看到平菇的生長過程,又可直接參與其種植管理,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農事體驗和科普教育的機會,也具有較好的意義和市場。而如果把平菇做成盆栽的形式進入家庭,不就可以很容易實現這些目的嗎?為了進一步了解盆栽平菇的技術,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相關信息,也買了許多這方面的圖書和報刊。通過學習,我發現種植盆栽平菇還具有投資少、周期短、特色性強、利潤高等特點。這樣,我就堅定了種植盆栽平菇的想法。2015年是我人生路上難以忘記的年份,正是這年,我開始了農業創業之路——種植盆栽平菇。
記者:采用常規模式栽種食用菌比較常見,但盆栽平菇卻很少見。您是通過什么方式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盆栽蘑菇的整套栽培技術的呢?
周美友:市場上常規模式栽培平菇的技術比較成熟,但是盆栽平菇相對來說技術就不是特別成熟,我認為這也是制約盆栽平菇大規模發展的一個因素。
說起學習盆栽平菇種植技術之路,我有很深的感觸。因為我前后足足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算摸索出來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盆栽平菇種植技術。這期間還虧了不少錢,也遭遇了家人的不解和反對。但是我最終堅持下來了,沒有放棄。
在學習種菇過程中,為了對食用菌行業有更多了解,我首先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融入食用菌圈子,主要是通過加入食用菌QQ群、微信群,并向群里的食用菌專家、專業種植戶等咨詢。其次,為了開闊視野,我一有機會就去外地學習,盡可能地多參加有關食用菌的培訓,先后去湖北、湖南、河北等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種菇經驗。再次,我一邊學習,一邊摸索與實踐,不斷調整影響盆栽平菇出菇率和品質的各個因子。俗話說:“實踐是檢驗學習成效的最直接手段。”就這樣,我一步步掌握了菌種的選擇方法,培養料的配方、發酵及殺菌條件,出菇環境要求等,從而摸索出了一套高出菇率、高品質的綠色健康盆栽平菇種植方法。
記者:盆栽平菇種植技術難嗎?需要掌握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周美友:其實盆栽平菇種植技術不難,只要掌握好關鍵技術,一般就能保證較高的出菇率和產量。生產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培養料的準備。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菌種、棉籽殼等,按一定比例調節好水分、石灰等。拌制培養料時,要嚴格掌握其含水率,以62%~65%為宜。二是出菇過程的管理。這里主要是指將培養料移至盆內后的階段。必須協調好空氣、溫度、濕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的需求。因為盆栽方式栽培比常規方式對這三者要求更加嚴苛。(1)溫度。平菇屬變溫出菇菌類,菌蕾的形成需要8~10℃的溫差刺激。出菇溫度以16~26℃為佳,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2)濕度。平菇生長環境中空氣濕度應保持在80%以上,剛現菇蕾時,可向空中、地面噴水,以保持濕度,但不能直接向菇蕾上噴水。當菇蓋長到直徑2厘米大小時才可直接噴水。一般每天噴水2~3次。(3)通風。菇形的好壞與空氣流通有很大關系,要特別注意定時通風。三是采收。在菌蓋已經展開,邊緣即將上翻時采收。采收當天噴適量水可以保持菌蓋新鮮。采收時一手按住菌料,一手捏住菌柄,將菇扭轉摘下,防止傷料。一批菇采收后要將菌料整理干凈,除掉殘留菌柄、老菌絲、枯萎的小菇。停水3天后,再根據情況噴水。一般一盆2.5公斤左右的培養料可收獲3次,每次平均可采400克菇。
記者:剛才參觀了您的菇房,我發現所有的盆栽平菇均被裝在帶“口”瓶蓋的罐子里,這瓶蓋對平菇的生長有什么作用嗎?
周美友:的確,你別看這小小的瓶蓋,還真少不了,盆栽平菇加了瓶蓋,具有一定的保溫、保濕的功能,可以提高出菇品質和出菇率。瓶蓋上的圓形口居于瓶蓋中央位置,面積占整個蓋面的2/3,這樣能使平菇的株形更美觀、觀賞性更強、商品性更高。
之前,我對瓶蓋上的“缺口”采取的是覆蓋土壤、鵝卵石等方式,但是效果都不太好,經過了數十次的試驗,我最終選用了透明透氣性膠帶,其保溫保濕效果均很好,利于盆栽平菇的生長。
記者:走上盆栽平菇生產這條路,您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現有規模的呢?
周美友:之所以選定盆栽平菇作為我進入市場的主要產品,是因為我看準了這個項目的發展潛力。因為平菇不僅菇體肥大,柄短而蓋厚,菇體色澤亮麗,而且味道鮮美、質地柔軟、營養豐富。盆栽平菇集觀賞性、營養價值于一體,它放在家里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雖然平菇的營養價值較高,但是平菇鮮品卻不易保存,而盆栽平菇,消費者買回來的是“鮮活”的菇,可以很好地避免此問題的發生。
對于創業理念,我從創業之初——2015年3月至今一直未改變,先將盆栽平菇做精做細,然后再做大做強。我對產品的定位是:做出綠色安全的產品,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又放心。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我堅守“杜絕一切化學添加劑,讓生產的平菇既好看又好吃”的原則。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我就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就這樣,直到2017年7月,我才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盆栽平菇種植技術。2017年8月,我成立了江西雅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就是盆栽平菇——萌萌菇,產品主要以線上銷售為主,月均銷售萌萌菇6000~7000盆。
記者:您剛才提到公司主要產品是盆栽平菇,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銷售方面的心得嗎?
周美友:想要產品銷得好,除了保證產品品質,還必須在銷售服務質量、產品包裝等方面下功夫。
在產品品質的把關上:大到基地的選址,我選擇了贛江邊上——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江邊上的空氣質量佳,生態環境好,利于平菇的生長。小到對培養料水分添加比例、滅菌溫度、滅菌時間的把控都是基于我不斷摸索與無數次操作而得來的。在生產平菇的過程中,我做到了零添加化肥、激素、殺蟲殺菌劑等化學成分,采用紅糖、玉米粉、小麥粉等代替。這樣生產出來的平菇健康無公害,口感也很好。我生產的萌萌菇通過了權威食品檢測機構——江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院的檢測。為了讓消費者購買得更放心,銷售萌萌菇時我還將檢測報告一并附上。
在銷售態度和服務質量上,我給消費者承諾:但凡從我處購買的萌萌菇沒有出菇或者在品質上有任何問題者,均可以享受免費補發產品或無條件退款的權利。此外,對于消費者提出的問題,我都盡可能第一時間回復。
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有了保證后,選擇合適的產品包裝也很重要。所謂“好馬配好鞍”,就是這個道理。為了使產品的包裝更貼近萌萌菇的“萌態”, 給人自然清新之感,萌萌菇瓶子的顏色我選用的是淡綠色、材質選用的是透明塑料。考慮到我們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都市家庭、大型生態采摘園、農家樂等,其共同點主要是圍繞家庭展開的農事體驗,我設計了產品廣告語:“平菇種植DIY,全家一齊樂開懷。”希望通過文字把產品賦予的意義與樂趣傳達給消費者。
記者:來之前,我了解到您的產品目前主要是借助網絡平臺通過代理商銷往全國各地,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銷售方式,您考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周美友:我之所以選擇網絡平臺銷售產品,主要是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網絡的便捷無處不在。加上我原來做傳統服裝生意就是被網絡給“打壓”下去的,因此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網絡的力量。網絡平臺銷售的形式具有靈活性和成本可控性等特點。不過現在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銷售量的不斷加大,我也在籌備實體店。畢竟,網絡與實體是相輔相成的。想要讓產品走得更遠,必須二者齊發展。
現階段,我的目的主要是把產品大量推出去,所以我通過廣招代理商的形式推送我的產品,其實是“借力用力”。目前,我的訂單大都是代理商找我預定的,代理商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成為我們公司的代理商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想做這個項目,無須加盟費,只需一次性購買15盆平菇者即可。
記者:您的發展愿景是什么?
周美友:目前,人們對于平菇的食用多限于鮮食,我認為諸如平菇掛面、平菇罐頭、平菇脯、平菇蜜餞、平菇醬菜、平菇脆片等深加工產品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下一步我打算擴大規模,在做精做強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最終力爭發展成一個集生產、經營、初加工、購銷于一體的平菇產業鏈條,多帶動當地的就業,讓萌萌菇和其他平菇產品進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