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施劍翹案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尉靖苒
(武漢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1935年秋,一個名為施劍翹的女子發現了她不共戴天的仇敵——前軍閥孫傳芳的行蹤。為了成功實施復仇計劃,她數次造訪孫傳芳常去的居士林,最后決定在1935年11月13日早上采取行動并成功復仇。《申報》對施劍翹進行了長達15年的跨度報道,作為當時民國社會最重要的新聞傳播媒介——報紙,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小視的作用。對此,筆者將《申報》中有關施劍翹的報道展開分析。
首先在1935年11月14日第4版中,《申報》的第一份報道這樣描寫道:“居士林講經突然生變,兇手系婦人為父復仇,出事后從容自首就逮,預懷印刷品當場散發。”此時《申報》對施劍翹的稱呼還是“婦人”。
隨著案件的審判和申報的追蹤連載報道,《申報》對施劍翹的稱謂從“婦人”變成了“兇手”,再變成“兇犯”,這樣的稱謂從本質上認定了施劍翹已經被釘上了社會上最不好的標簽——殺人兇手。但是,隨著案件的反轉,施劍翹在《申報》上的名稱又從“兇犯”變回了自己的名字。最后,在施劍翹獲釋后的報道中,《申報》將施劍翹稱為“女士”,這樣的尊稱使得施劍翹的命運發生了徹底性的反轉。
在施劍翹歸案后,《申報》對其的稱呼通常為“兇手”“兇犯”,從法院開始對施劍翹減刑以來,《申報》就不再對施劍翹有這樣的稱呼了,而變為稱呼她的名字——施劍翹,這是對人本體的尊重,被冠以“兇手”“兇犯”的帽子隨著事態的演變而摘掉了。從這種轉變來看,《申報》作為紙媒也在小心地觀察局勢的發展變化。
施劍翹的行為在得到社會尊重的同時,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女性從幾千年封建帝制的桎梏中走向爭取理性和解放的希望越來越大。真的是這樣嗎?
圍繞施劍翹的新聞,時間上《申報》從1935年11月14日一直報道至1949年3月6日,報道時間跨度15年,報道總數達33次。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施劍翹的案子能以長時間的持續報道并搶占先頭版面的方式出現,充分體現了《申報》對女性議題的關注。但僅限于此嗎?
施劍翹身份和地位的轉變也許是《申報》對她進行持續性報道最好的解釋。施劍翹的身份從法院判決書下來的那一刻就得到了最好的闡釋——國民女英雄。報紙作為民國初年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它的內容深刻地影響著公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施劍翹作為紙媒競相報道的女性人物,從殺人兇犯到國家形象的代表,《申報》對其持續性的報道反映了自身呼應當局政治統治的需要。如果沒有這樣的必要性,《申報》也許早就將施劍翹的報道放到靠后的版面中了,報道數量和時間長度上也沒有必要下如此大的功夫,完全可以替換成廣告版面。
從發案之初,《申報》對施劍翹的作案情節、案件的進展情況作出了詳細和全面的報道,從報道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施劍翹與其他女性犯罪案的區別。
1935年11月14日,在題為《孫傳芳在津被刺斃命》的報道中就對施劍翹的身份作了說明——施劍翹是前幫辦山東軍務施從濱之女。北京的電文中聲言系前魯師長施從濱之女,為父報仇。除此之外,《申報》還對施劍翹案發時的狀況作了詳盡報道。1935年11月17日,《申報》在《孫傳芳被殺記,施劍翹自稱為父復仇》一文中寫出了施劍翹的供詞,她將自己的身世娓娓道來,說出了自己因為父親的離世發下報仇的決心。
對施劍翹身份和作案動機的描述使得公眾從本能上就對其賦予了同情。自古以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再加上施劍翹殺的是當時臭名昭著、與日本人有勾連的孫傳芳,因此,施劍翹的復仇行為從情理上來說影響并戰勝了法律。為民族除害、為父報仇的民族女英雄形象使得傳統中國社會中親情和國法的沖突變得愈加激烈。
1935年11月15日,《申報》報道,天津公安局十四日午后二時,特準各報記者在看守所見施劍翹,施對行兇經過談甚詳,自謂受高深教育,幼秉庭訓,家教甚嚴,此次殺孫,完全為報仇,別無目的,平日本人為此事,已下過苦心,籌思至再,得機會始下手,又施自言嗜讀聊齋等小說,對緹縈救父俠女復仇,心甚儀之,公安局擬十四夜或十五早送法院(十四日專電)。
我們看到,《申報》對施劍翹的作案動機以及身份背景作了詳細的報道,還描寫了施劍翹的成長經歷,說施劍翹本人受過高等教育,從小秉承良好的家訓。施劍翹良好的教育背景讓公眾對其刮目相看,施劍翹在為父報仇過程中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在案發現場鎮定從容的表現以及她在獄中的表現成為《申報》報道的重點。《申報》對施劍翹的報道側重于很多正面的人物形象特征,在這樣一個極度遏制女權新生的時代,《申報》對施劍翹的報道似乎也是國民黨威權統治的一種方式。因為施劍翹案已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效應,所以國民黨利用了這次契機,響應民意赦免施劍翹來達到維護國民政府統治的目的。我們可以試想,如果不是在這樣的年代,施劍翹刺殺的也不是國賊,那么《申報》又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報道呢?
作為一個有家室的女人,施劍翹奮不顧身地報仇行為會得到家人的支持嗎?他們又是什么樣的態度?《申報》沒有丟掉有關的材料,而是積極報道有關訊息,為的是什么呢?
1936年10月21日申報第4版中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施夫施靖公不滿施拋卻婦責與子女教養事,已露離異意,施出獄后,將為一棄婦。
為什么施劍翹獲得了國家的特許赦免被無罪釋放,她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就在她將要出獄之際,她的丈夫卻執意要和她離婚呢?這時《申報》對施劍翹出獄后家人態度的變化的報道,使公眾的目光一下子從施劍翹這個女英雄身上轉到了女性本體社會地位上,那就是女人。施靖公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施劍翹的行為不僅在家庭中得不到認可,在社會上也得不到認可,所以報道中將出獄的施劍翹稱為“棄婦”。《申報》對“棄婦”一詞的選用體現出其對女性固有的偏見,也深刻地表現出了整個時代還處于女權待解放和女性爭取個體獨立的過程當中。
自法院對施劍翹特赦之后,《申報》就走向了轉型,開始成為施劍翹形象的代言人。1936年11月7日,“申報”第22817期第17版刊登了一個筆名為“君朋”的作者所寫的文章,題為《最近特赦出獄的施劍翹女士》。
最耀眼的是1941年5月31日“申報”第24147期刊登了施劍翹響應國民黨的號召,在四川合川捐飛機一事上貢獻突出,時任國民黨主席的蔣介石對此捐機活動十分滿意,還召開了慶祝捐機典禮。在典禮上,施劍翹代表發言。
不難發現,《申報》每次報道施劍翹時都要附上其被公眾所冠以的美名,那就是孝女。贊美施劍翹的文章被刊登在《申報》上,報道了她拜師學藝、籌集善款資助學生、創立學校等事跡。在這里,施劍翹成功地從殺人復仇的兇手變成了象征國家正義的女英雄,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對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國民政府希望看到的。看來,赦免施劍翹,對于國民黨來說真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但是高興之余,不免會讓人覺得,公眾對施劍翹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被國民黨利用了。試想,如果沒有公眾同情,用什么來赦免施劍翹,《申報》這些媒體又用什么去炒作,國民黨政府又憑什么去安撫民情,達到控制國家的目的?
施劍翹的命運,也許真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契合點中改變的。
如果施劍翹殺的不是國賊孫傳芳,而是國民黨內部一位聲名顯赫的人物,施劍翹還會有這樣的運氣嗎?《申報》作為新興的大眾媒體中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影響。當然,它如果不受這樣的影響,那我們也不會看到更多有關《申報》的內容,也許它會定格在20世紀30年代的某一天。只有服從威權,《申報》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這時,新聞本身的價值和意義變得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