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北京 100089)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演化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交流工具。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媒體了解新聞。與紙質傳播相比,新媒體的傳播范圍更廣,操作也更加便捷。想要進一步實現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普及,需要對現有的新聞傳播模式進行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媒體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它是區別于傳統報刊、廣播、電視的新媒體形式,包括數字電視、手機視頻與網絡媒體等。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它是一種媒體的多種表現形態,更是一種新媒體環境,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受眾的各種需求,因此近年來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1.價值。媒體是一種有價值的信息載體,它具有傳播條件、傳遞時間及受眾心理反應空間條件等一系列內容,這些因素綜合形成了媒體的基本價值。價值是一項技術與功能的意義所在,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信息技術也能反映不同的價值。媒體除自身具備的價值外,還具有傳遞信息的價值,兩者是媒體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2.原創性。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原創性,這種原創性不僅區別于通常意義上的個人與團體單獨的原創性,還區別于不同時代所有的內容,它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創新。
3.效應。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與結果共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有特定的效應特性,并在特定時間影響人的視覺與聽覺,進而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網絡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信息載體,它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因此網絡新聞的傳播往往會產生極大的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新媒體借助數字化技術,不斷拓寬網絡傳播渠道,實現受眾與信息傳播者的雙向互動。人們可以實現受眾與傳播者角色的隨意切換,所有新媒體的概念都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進而實現了綠色健康發展。
4.生命力。作為媒體,必須要有生命力。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媒體體現自身價值,這就是一個生命周期。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還是有大批號稱新媒體的運營商被淘汰。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大多沒有掌握新媒體的核心價值,一味生搬硬套國外的發展經驗,最終導致這些媒體的發展無法適應本國國情,因此它們也不具備生命力。
新媒體的最大優勢就在于“新”,它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優化傳統媒體的發展途徑。新媒體能夠更好地實現信息分類與綜合,使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感興趣的信息。此外,新媒體的優勢還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傳播方式多樣、傳播操作快捷、傳播效率更高等。同時,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具有更大的選擇性,內容也更加豐富。
新媒體能夠實現新聞編輯人員與受眾的互動,人們能夠針對熱門新聞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而編輯人員在了解受眾的看法后也會對節目加以改進,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促進我國新媒體的健康發展。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它與傳統媒體新聞有本質區別。傳統媒體需要在節目開播前搜集材料、編排材料,這樣雖然能保障新聞內容條理清晰,卻削弱了新聞的時效性。同時,新聞節目每天只能在特定時間段播出,受眾要守在屏幕前寸步不離才能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隨著全景環繞拍攝手法的興起,新媒體越來越多地采用現場即興采訪與新聞播報的方式,人們只需要連接網絡就可實時觀看新聞節目,跟隨主持人的腳步還原真實的新聞場景,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性。[1]
傳統新聞媒體只能實現單向播報,受眾無法參與到點評活動當中,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這一需求得到了滿足。受眾通過互聯網就能參與到信息評價與討論當中,或采取網絡投票的形式,促進全民參與新聞方式的多樣化轉變,更有部分受眾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新聞等。這種播報方式促進全民參與到新聞事件或時事政治的討論中,加強了受眾與新聞編輯人員的溝通與互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逐漸普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以網絡為主要媒介,讀者只需連接網絡就可以獲取大量的新聞資訊。受眾甚至可以代替新聞編輯者,成為傳播新聞的第一人。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相比,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受眾的參與程度也更高。
新媒體新聞通過網絡實現傳播,若能有效結合自媒體與新聞傳播,可以進一步加快新聞的傳播速度。與新媒體相比,自媒體的傳播平臺更多,獨立性也更強,人們通過自媒體進行新聞傳播不僅增加了自媒體的傳播方式,還能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信息的編輯、傳播與交流活動當中,進而為新聞傳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但由于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播報新聞的意愿不同,新聞傳播失去了原有的真實性。此外,媒體為了吸引更多的瀏覽者,文章標題往往夸大其詞,對于事件的描述也有失偏頗,進而對瀏覽者造成誤導。
部分新聞編輯人員往往將個人情感融入新聞內容,散播帶有負面情緒的消息,或是對新聞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扭曲了受眾對新媒體新聞傳播的認識。針對以上現象,編輯人員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新聞價值,為人們提供充滿正能量的信息內容。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的方式與數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新聞閱覽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往往需要通過媒體了解不同領域的信息。網絡為受眾提供了更加寬松的交流環境,但同時也為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條件。網絡平臺充斥各種不實的信息內容,部分自媒體更是為了追逐利益不惜濫竽充數,無法真實還原新聞事件。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新媒體新聞傳播的規范與管理,保證網絡信息的真實性,使網友能夠獲得更好的新聞閱讀體驗。例如,針對新聞播報時間、內容以及播報方式的不同等進行合理的分類,實現對不同信息的分析與總結,便于讀者加深對新聞的理解,提高瀏覽效率。[2]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傳播不僅需要具有時效性,還需要遵循相關法律規定,積極傳播正能量。因此,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應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尊重事實,力求為人們提供最準確、嚴謹的新聞。新聞工作者應當把為人民服務放在首位,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在輿論的洪流中堅持本心,帶領群眾撥開層層迷霧,還原事實真相。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傳播者,新聞工作者需要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并能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積極督促自己,做良心媒體,對受眾負責。
新媒體需要加強對新聞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加強媒體文化建設,將思想道德與職業修養融入新媒體建設活動當中,不斷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另外,還可以組織業內優秀人才開展講座與論壇等,使優秀人才的良好品質得到有效的傳播。這些對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創新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具有多樣化、高頻率、內容豐富等特征,為了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新聞工作者也應當高舉法制大旗,凈化網絡新聞環境,提高新聞傳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群眾提供更加積極向上的信息內容。
[1]劉洋.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4):149+153.
[2]秦丁丁.淺析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新聞傳播,2017(1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