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強
(阿克蘇地區廣播電視臺,新疆 阿克蘇 843000)
隨著傳播媒介的增多,新聞記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新聞記者之間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劇烈。為了上頭條、吸引大眾的眼球,一些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正在逐漸喪失,虛假新聞越來越多;很多受眾失去了判斷力,完全依賴新聞記者的報道;一些無中生有的新聞甚囂塵上,對社會和他人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新聞記者代表著新聞媒體的形象,一舉一動都與新聞密切相關。有些心術不正的新聞記者因收受賄賂,導致整個新聞失去了價值,也不利于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如此一來,新聞記者務必要高度重視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道德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新聞出版總署更要密切關注虛假新聞,及時撤銷,并懲罰相關責任人。
新聞道德素養決定著新聞記者的高度,也決定著報道的高度。新聞記者要抓住報道的新聞中映射的許多細節,包括社會現象、人的認知等等。
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時,首先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真實報道,不向大眾傳播負面與虛假的信息,以免對社會造成危害以及影響個人人身安全。其次,在報道突發事件時,也應該注重人文主義,當受害者的人身及財產受到威脅時,新聞記者應不僅是為了報道而報道,更重要的是維護受害者的權益。這樣就更能體現新聞記者的道德素養。最后,突發事件會讓人們失去判斷力與溝通能力,此時,新聞記者不能自亂陣腳,也不可誤導大眾。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順應局勢的變化,組織好語言并迅速向大眾報道此次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以及影響力。報道語言應盡量簡潔,突出重點,但不可以偏概全。另外,面對突發事件,新聞記者要第一時間出現在事發現場,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力與良好的體力,肯吃苦,不畏自然災害。在嚴重的突發事件的現場,新聞記者有責任配合其他工作人員清理現場和安撫群眾。在突發事件采訪現場難免有些不懷好意和搗亂的人為了不讓事故曝光而想盡辦法阻撓新聞記者,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就應該調整好心態,做好充分的準備。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千萬不能出現辱罵他人的現象。
在報道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新聞記者往往會面臨社會責任與道德素養的沖突。在金錢的誘惑、權利的誘惑、社會的威脅面前,新聞記者應始終堅守道德素養與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良好的一面展現給大眾,這樣才會贏得民心,獲得稱贊。新聞記者要了解實情,但不能為了爭取頭條新聞而弄虛作假、夸大其詞,否則就失去了記者的價值。
新聞記者是突發事件現場與外界的橋梁。每一次報道與傳播,其都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新聞記者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報道新聞事件,從而提升外界對新聞事件的關注。所以記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正確看待新聞事件的利與弊,并將它傳播出去,提醒民眾,警戒民眾;而不是故意散播謠言,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一名合格、優秀的新聞記者必須讓自己的行動與社會公德相符合,堅守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大眾樹立榜樣,也為其他新聞記者樹立良好的工作模范。
無規矩不成方圓。新聞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系統的監督管理體系。現實生活中,有些突發事件的當事人利用金錢、權勢去賄賂和誘惑新聞記者,以此平息事件。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制定嚴格的懲戒制度,內部與外部相互監督或檢舉,輕者接受批評、教訓,嚴重者取消新聞記者的資格并對外公布。廣大受眾也應盡一份責任,參與到對新聞記者的監督中來。同時新聞事業單位應建立公眾平臺和群眾投訴熱線,在接待投訴的過程中,應認真聽取,上報上級領導,等待處罰。相關的新聞事業單位在錄取新聞記者時應事先考察,在其試用期間也應制定嚴格的制度,從一開始就培養新聞記者的素質。新聞記者要時刻牢記并學以致用,才能讓自己的素養得以提高。
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聞記者就是一個紐帶、一個橋梁。紐帶和橋梁沒有搭建好,大眾就無法獲知外界的實時信息,進而記者所報道的事件也就沒有多大意義。新媒體時代,大眾對新聞記者有了更高的期待,新聞記者不僅僅是個傳播者、編輯者,更是一個維護與踐行社會道德的呼吁者。新聞記者的每一次報道都能激起大眾心中的那份情感,不論是喜是憂,還是對未來的思索,每一份感情都是真摯的。因此,新聞記者在工作當中,要提升個人素質,堅守社會道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制度。報道最具時效性、真實性的新聞。
[1]薛天.從突發事件報道中看新聞記者的道德素養[J].探索,2013(02):117-119.
[2]陸敏.突發事件報道中的新聞記者素養[J].新聞傳播,2013(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