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麗
(鄂爾多斯市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之下,新聞媒體不再只有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介的出現使得新聞媒體行業更加多元化,傳統的廣播節目在新聞內容創新、編排創新方面,與新時期迅猛發展的媒介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僅如此,由于互聯網和計算機逐漸滲透到每一個家庭的生活之中,廣播新聞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為了與新興媒介競爭,新時期的廣播新聞在編輯方面必須不斷創新,同時廣播工作人員也要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努力在各個方面實現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廣播新聞的長久發展,并且不斷促進我國的新聞傳播多樣化地發展。
廣播與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相比,為了在新時期繼續發展下去,就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統籌編輯事宜,展示自身的獨特性。一方面,與報紙相比,廣播的聽眾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因此廣播新聞編輯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受眾接收信息的狀態,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會直接影響新聞媒介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努力適應聲音傳播的特性。傳統的廣播新聞的聲音與日常聲音有明顯不同,為了使廣播新聞以最佳的狀態吸引聽眾,就必須努力讓聽眾獲得真實的消息、聽到來自事件發生現場的聲音以及多樣的辨識度高的聲音,從而促進廣播新聞的持續發展。
培養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新聞編排、新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在編排廣播新聞時要注意準確定位節目的聽眾群,從而決定新聞節目的風格,鎖定目標聽眾,提高收聽率。其次,在篩選頭條新聞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能吸引聽眾的,同時具有重大號召力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體現廣播新聞的特色。最后,在搭配不同體裁的新聞時,可以穿插一些寓教于樂的新聞事件,緩解受眾的聽覺疲勞,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樣才有助于廣播新聞的二次創新發展。
在創新新聞內容時,要選擇積極弘揚正能量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階層受眾需求的新聞。不僅如此,廣播新聞編輯還要努力使新聞內容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概述新聞內容。另外,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敘述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極強的故事性、鮮明的人物刻畫,更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從而擴大目標受眾群體。同時,新聞內容的表達方式要通俗化,具備易聽、易懂、易接受的特點。
廣播新聞編輯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進行創新。一是不斷增強廣播新聞提要的形式美。新聞提要涵蓋了一則新聞的中心內容,是吸引聽眾注意力的第一要素。增強提要的形式美能讓節目從一開始就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進而讓聽眾產生繼續了解的欲望。而新聞編輯人員在編寫新聞提要時要注意寫作的簡潔明了、生動、通俗易懂,還要努力換位思考,挖掘深層次的內容來表達新聞主旨和新聞事實。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加入音樂元素,使得聽眾在音樂聲中了解新聞。另外,還可以編寫問題式提要,激發聽眾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產生繼續收聽的意愿。二是找準新聞頭條,擴大報道面。廣播新聞在選擇新聞頭條時要遵循圍繞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的主旨,激發每一位聽眾內心的責任感和道德感。三是注意節目編排技巧。時間較長的節目會使人們產生一定的疲勞感和厭煩感,為了減少聽眾的這種感覺,在編排節目時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新聞事件,使得人們能夠在閑暇時感受大千世界的樂趣,這樣也有利于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四是注意編輯語言的運用。同樣的新聞內容,可以根據不同新聞節目的定位運用不同的新聞語言、風格進行表達,讓新聞內容更容易被接受。“總有一款適合你”這句話說的就是有多少種新聞語言,就有多少種傳播形式,進而才能符合更多人的收聽與信息接收習慣。
在新時期,對廣播新聞編輯進行創新是必然的選擇。只有不斷創新,廣播新聞才能在面臨外界的各種壓力的情況下獲得持續發展。在這個萬眾創新的時代,變則通,通則勝,只有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生存下去,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廣播這種傳統媒體。過去的優勢不代表今天的優勢,廣播新聞編輯必須在求新求變中重拾往日的輝煌,用聲音記錄生活。
[1]藺虹.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16):164-165.
[2]方琦.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09):142.
[3]彭淑云.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3):172.
[4]董芝會.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