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月 陸彥舟
(廣西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世界華文報紙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與僑胞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梁。東盟國家是海外華人華僑的聚集地,也是海外華文報紙的誕生地。馬來西亞是東盟十國重要的成員國,對《馬來西亞華僑日報》中文網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在了解《馬來西亞華僑日報》新聞報道特點的同時,了解馬來西亞局部地區受眾的信息需求偏好,進而為中國對外定點傳播提供參考。
《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發行于馬來西亞沙巴州,旨在為受眾提供馬來西亞國內外的新聞信息,是馬來西亞較有權威的華文報紙,其網站的內容板塊有沙巴州本地新聞、內陸省新聞、納閩與古達新聞、東海岸新聞、體育新聞等,網站還設有最受歡迎文章專欄,展示瀏覽量較高的新聞報道,設有檔案館收藏2009年至今精確到每一天的新聞,為后期的新聞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歷史資料。本文從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網站首頁新聞報道的內容入手,對其報道內容進行探究,試圖更加深入地了解《馬來西亞華僑日報》中文網的新聞報道特點。
《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網站首頁頭版新聞通常有兩條,頭版新聞的報道大多為政治新聞,偶爾也會出現一條民生新聞,并且頭版中新聞標題使用藍色字體標出,進而突出體現每天發生的重大事件,藍色字體標題下附小號灰字導語,可以讓讀者快速了解新聞報道事件,也使網站首頁頭條新聞的排版更加清晰。網站其他新聞主要采用簡潔清晰的新聞標題形式,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多樣化的新聞給大眾。網站新聞報道內容涉及廣泛,有政治、社會、財經、民生、體育等新聞。在報紙首頁整體占比上,政治新聞比例較小,大多為民生新聞,民生新聞中經常會出現民生社會方面災難性質的新聞,并且這種稍帶災難性質的新聞會經常排在最受歡迎文章行列,人們反而對一般的政治新聞的關注較少。從新聞瀏覽量排行可以發現,民生新聞的瀏覽量常常高于政治新聞的瀏覽量,沙巴州的讀者相對于離自己比較遠的政治新聞,他們更關注離自己比較近的民生新聞。
《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網站主欄涉及多個板塊,每個板塊都有相對應性質的新聞,整個網站沒有一張新聞圖片和一條新聞視頻,也沒有刊登任何廣告,無論是首頁還是二級頁面、三級頁面都只有新聞報道。每一個新聞標題都有一個超鏈接對應的新聞全篇報道,新聞報道多采用新聞特寫,有很強的畫面感?!恶R來西亞華僑日報》的新聞標題經常采用三句話式表達,每個新聞標題就是整條新聞的重要內容。例如,“從印尼家鄉返斗湖開學途中快艇翻覆 // 郭氏姐妹花船難斷魂// 20乘客獲救20餘人失蹤,已撈起8遺體”。這是2018年1月2日發表在新聞首頁上的頭條新聞,三句話概括了整條新聞的內容。并且觀察發現,該網站沒有任何一條新聞存在“標題黨”現象,網站上的新聞標題與實際新聞內容大體一致,這有利于受眾更快地抓住新聞的關鍵點,更快地了解新聞事實。
《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網站的新聞報道多局限于馬來西亞沙巴洲本地,雖為華僑日報,但關于馬來西亞其他地區國內及國外的時訊卻很少見到。這不利于受眾了解更多的除本地以外的外界信息,受眾不能及時地了解外界變化。在這個信息化社會背景下,信息的缺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網站首頁新聞報道與受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推出當日新聞,很少在一天中對首頁新聞進行補充報道。一般情況下,其網站首頁更新的新聞在一天內不會變動,這樣的更新頻率不能及時地將新近發生的新聞傳達給受眾,網站沒有起到及時傳播信息的作用,和報紙相比,在時效性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受眾也不能就外界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網絡新聞報道存在嚴重的滯后性。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這個內容為王、渠道制勝的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量處于一種爆炸狀態?!恶R來西亞華僑日報》作為馬來西亞沙巴州重要的華文報紙,該新聞內容僅僅報道本地新聞,這讓網站的受眾局限在沙巴州本地受眾,反而不利于網站更大范圍的傳播。網站首頁新聞報道形式如果均為文字報道這種單一的新聞報道形式,整個網站首頁的版面就會顯得單調、缺乏色彩,受眾長時間只閱讀文字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因而并不利于網站新聞內容的傳播。無論是網站頁面設計還是新聞報道方式以及網站信息更新速度,《馬來西亞華僑日報》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網站適應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喜好變化,用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報道新聞,才能使網站內容得到更好的傳播。
[1]羅宏達.西馬形象:沙巴華文媒體傳播效果研究[D].南京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