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怡
(甘肅電視臺 公共頻道,甘肅 蘭州 730000)
電視媒體在新環境下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受眾對新媒體的追求,對傳統電視媒體的認可度發生了變化。據相關機構調查,電視媒體市場占有率呈下降趨勢,而網絡媒體增長迅猛,越來越多的受眾參與到網絡媒體當中。為此,電視節目編輯要積極適應新環境,挖掘受眾需求,轉變電視節目創作思路,找準定位,推動電視媒介可持續發展。
受眾需求是電視媒介節目創作的目標,而新媒介環境下,受眾對電視節目的認知度發生了變化。如果電視節目難以滿足受眾的偏好,則可能導致電視媒介更加被動。網絡媒體打破了時間、空間傳播的限制,電視節目編輯創作必須通過改革來順應變化。
從微博、微信、移動終端收看電視節目,已經成為當下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基于網絡APP的應用,對各類電視節目的整合,使電視媒介收視率日漸走低。面對受眾觀看心理的變化,電視節目編輯在創作電視內容與形式上,更應該考慮受眾的新需求,從優化電視節目制作、增強電視節目可看性,激發受眾情感共鳴上來提升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忠誠度。
事實上,在傳統電視節目傳播中,受眾是被動地接收信息,其自身思想無法表達,更無法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中。新媒介環境下,特別是網絡媒體讓越來越多的受眾能夠參與到節目中,甚至成為電視節目制作的新主角。人人參與的電視節目創作將成為電視節目編輯創新的新趨勢。因此,電視編輯要拓寬傳統電視與受眾的互動渠道,打破創作局限,引入新媒體技術手段,整合電視節目創作優勢,關注受眾與節目的互動需求,增添電視節目新意。
事實上,當前媒介環境下受眾的觀看習慣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固定播放時間的電視節目越來越難以適應受眾需求;而以網絡為載體的網絡節目更能滿足受眾的觀看需求,而且可以按需點播節目。電視節目編輯創作應該重視這些新變化,并根據受眾的觀看習慣創新電視編輯技術。
新媒介環境下受眾對電視節目的新需求,特別是觀看偏好、習慣、方式的變化,給電視節目創作提出了難題。為此,電視節目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突破創作瓶頸。
電視節目編輯創作要適應新變化,特別是要滿足受眾需求,要貼近受眾觀看實際,立足電視媒介優勢,化解難點,放大特色。事實上,大眾傳播的目標在于滿足受眾對信息的獲取。作為單向傳播的電視媒體,要借鑒和吸收網絡媒體多向互動的優點,最大限度地融入新媒體技術,加強受眾與電視節目的互動。電視編輯在確定節目選題和方向時,要打破固定區域、固定受眾年齡階層的限制,廣泛吸收受眾,如《中國好聲音》《歡樂喜劇人》等,再如《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的主題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這些節目都獲得了好評,在網絡平臺點擊率也很高。說明對電視節目而言,要打造電視節目特色,就要做好節目定位,立足大眾需求,關心受眾的生活。
電視節目編輯創作要注重打造自身品牌,特別是在傳播與管理中,要注重節目的持續性、品牌價值,要關注口碑。大眾關注電視節目往往為了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在新媒介環境下,海量信息的沖擊是巨大的,受眾對信息的辨別、選擇、提煉缺乏有效指導。電視節目應該通過編輯創作為受眾提供正確的指導,以吸引一批忠實的粉絲。比如,電視節目編輯要善于挖掘不同類型節目的特色,從自身品牌建設上,探索新的出路。
電視媒體本身具有單向性,電視節目在創作過程中要借用新媒體,融入互動元素,滿足受眾的需求,抓準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偏好,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參與渠道,實現節目與受眾的多向交流。比如,《開心詞典》節目與受眾的現場互動,《中國好聲音》采用受眾參與投票的方式,《新聞深一度》中引入公眾評論員,還有利用3G連線、熱線電話、場外特約評論員、網絡互動平臺等,來全方位展現電視節目報道模式,使電視節目更加新穎。
電視媒介的創新轉變,不僅是某一個電視臺,而是整個行業。電視節目編輯在挖掘電視傳播優勢的過程中,要關注行業的變化,特別是在新媒介環境下,電視媒體要從人才、技術、設備、理念等方面整合優勢,提升節目編輯創作水平。
電視節目要想贏得受眾的認可,編輯工作是關鍵。從專業層面,電視編輯要加強節目策劃與制作,提升電視節目水平,還要積極轉變編輯創作手法,堅持多元化理念,為社會創造高品位、受歡迎的電視節目。
[1]姜麗杰.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受眾變化及編輯創作研究[J].記者搖籃,2017(05):46-47.
[2]徐蓓蓓.電視節目如何借助新媒體開啟新航程[J].西部廣播電視,2017(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