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6)
短視頻,顧名思義即時間較短的視頻,是一種新型的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傳播模式,時長內容控制在5分鐘以內。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短視頻APP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內容消費型,如梨視頻;另一種是“內容+后期”形式,主要通過技術編輯使內容呈現形式更加奪目,如美拍、快手等。而作為短視頻中的后起之秀——抖音,以音樂社交為口號,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一股與快手分庭抗禮的新勢力。
抖音是一款音樂創意視頻APP,于2016年9月正式上線,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拍攝不超過15秒的音樂短視頻。到2018年3月14日,抖音在APP Store中免費攝影與錄像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名,總排行榜也達到了第5名,有近350萬條評論給這款APP打出了4.9的高分(總分5分)。同時,在小米應用商店中,抖音也位于攝影攝像排行榜第一名。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抖音目前在國內受到了眾多用戶的追捧。
抖音的視頻內容主要是用戶自己生成,通過展示個人才藝、日常生活等,吸引其他用戶關注自己。這些特點十分符合戈夫曼的擬劇論。本文從這個視角解讀抖音用戶的角色扮演,挖掘內容背后的現實意義,深化受眾對短視頻的認識和理解。
擬劇論又稱印象管理,是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在1959年發表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所提出的一個重要理論。他本人一生中主要研究在短暫的人際交往中人們如何制造印象以及他人對這種印象的反應。因此,他認為正常的人際交往都是在演戲,而交往的場景就是舞臺,每個人在這個舞臺上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期得到他人的贊許。
戈夫曼認為人的行動區域主要是“前臺”和“幕后”,他將區域描述為“任何在某種程度上感覺受到屏障限制的地方”。“前臺”就是人們進行表演的地方,與陌生人或偶然結識的人發生的行為被稱為“前臺行為”,而幕后則是演員們真實行為的區域,一般只有親近的人才能看到。
在抖音視頻中,人們不僅在“前臺”進行表演,大多時候也在“幕后”進行表演,就是說人們看到的幕后其實是虛假營造的前臺,一種“偽幕后”。媒介技術打破了物理地點,使得“前臺”與“幕后”的界限輕易發生轉變。
戈夫曼認為“舞臺設置包括家具、裝飾品、擺設,以及其他一些為在舞臺設置前面、里面或上面表演大量人類活動提供布景和舞臺道具的背景項目”。
抖音的界面設置主要包括推薦區域、關注區域、消息區域和個人界面,當然抖音主打的印象區域是推薦區域,通過技術算法+人工篩選,在保證視頻質量的前提下,使更多的用戶作品被看到。用戶可以點贊、評論、轉發,底部有背景音樂的光碟標志,點擊后可以找到所有用此音樂進行拍攝的短視頻。當然,除了用戶作品之外,推薦區域還會出現少量的廣告視頻。與視頻網站APP的廣告運營不同,抖音的廣告不是強制觀看的,如果用戶不喜歡,可以直接跳過,觀看下一個作品。并且目前來看,抖音的廣告大多是游戲廣告,廣告數量也相對較少,這就有效地消除了用戶的反感心理,塑造了高口碑的平臺印象。
抖音還有效利用了明星效應,邀請了一些知名明星、網紅加入,如鹿晗、婁藝瀟、馮提莫等,甚至胡彥斌都攜新歌空降抖音。由于他們個人形象好,粉絲基數大,一定程度上使抖音在用戶心中形成了良好的舞臺印象。
戈夫曼認為“舞臺設置”僅僅指設備的場景部分,而個人前臺則表達設備的其他項目,即“我們最熟悉的、與表演者自身系為同一的那些項目,以及我們自然想象得到的、無論表演者行至何處總是跟隨其身的那些項目”。他認為個人前臺的促進因素主要是“外表”和“舉止”。
抖音視頻的個人舞臺泛生活化,一般沒有固定的舞臺,但是通過后期編輯,即時間特效+場景轉換+背景音樂,形成風格獨特的另類舞臺效果。由于抖音拍攝的時長較短,大量的舞臺設置會提高視頻成本,因此,抖音用戶走的是另外一條印象管理之路,即創意化的內容,從內容著手,也正反映了“內容為王”的新時代特征。
與其他短視頻APP有所不同,抖音的平臺印象良好,除了上述說的運營策略之外,還得益于它的高審美門檻。用戶通過促進因素中的“外表”塑造自己優雅、有魅力、動人的一面,抖音熱門推薦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戶是高顏值的俊男靚女。他們不僅有精致的外表,還熱衷于與粉絲互動,他們的“舉止”給人一種平等、親切的感覺。戈夫曼認為人們期望外表和舉止之間有確定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代表了一種理想類型。當然,正是這種一致性使得我們也會關注例外,即外表和舉止可能相互矛盾。在這一點上,抖音提供了許多職業的有趣和迷人之處,如嚴肅的電視新聞主播在直播間跳舞、飛行員用視頻記錄自己的日常等,他們的這些行為也重新塑造了個人形象。所以,不管是他們的外表還是舉止,都卓有成效地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贊許。
戈夫曼認為社會就是由劇本、演員、觀眾及其期望構成的,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但演員們也不是隨心所欲地自由表演,他們會受到一定的劇本期望或者說表演框架的限定,根據不同的表演劇本,展現出不同的預期效果。抖音視頻中,用戶可以自己創作劇本,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同時,也可以由官方或者個人發起挑戰。這個挑戰是由特定的音樂和相同的主題內容所構成的一個表演擂臺,如“#逆天化妝術”“#海草舞”“#你今天真好看”等。用戶可在不同的表演擂臺上,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再創作,使挑戰集合更加豐富多彩。
目前網絡社交中存在著神秘化、戲劇化表演等個體出于不同目的的自我呈現方式,但他們的表演時間要比抖音長得多。從事實來看,抖音“15秒”的敘事風格注定不能走宏大敘事路線,同時個體的表演方式也是去神秘化,不再是匿名性的。如何使自己在短短的15秒內制造好的印象,抖音用戶的做法是故事化,用清晰的節奏脈絡,在最短的時間內說清楚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不能是俗套的、低趣味的,要能夠抓住年輕觀眾的口味。所以綜合來說,這個劇本要故事化、有創意性。
抖音作為新型的音樂社區,有自己的價值理念和運營策略。一個社區,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文化。抖音在內容推薦和分發上,真正做到了去中心化,大家可以平等地表達。而在互聯網時代,誰尊重普羅大眾的表達欲和表現欲,誰就會成功。我們身處這個社區內,扮演著演員和觀眾的雙重角色,構成了一個“音樂劇班”。戈夫曼認為在社會機構的界墻之內,存在著由表演者組成的“劇班”,他們共同合作向觀眾呈現特定的情境意義。在這里,劇班包含著表演風格的假定,表演風格是由禮儀活動和體面準則所維持的。抖音的表演風格走的是聽覺、視覺、情緒為觸發源的新潮個性化路線,它的文化美感均線相對波動不大,基本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抖音目前也在積極地打造社區文化,如最近推出的“抖音高校街舞爭霸賽”,讓抖音走進校園,接觸更多的潛在用戶。只有我們的“演員”更多,更富有創作力,這個社區的舞臺才會更加精彩,也才會吸引更多的人。而高校學子年輕、蓬勃、創造力強,正是抖音社區文化建造的主力軍。
抖音視頻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呈現爆發式的擴散,反映出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表現欲望愈加強烈。我們不能遏制這種欲望,反而要搭建更多像抖音這樣的平臺。從擬劇論視角,我們看清楚了短視頻背后的社交需求,但我們在上面不是表演虛假,而是在表演真實。作為一種視頻拍攝的場景化玩法,抖音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舞臺,我們要想收獲觀眾的掌聲,關鍵還得靠我們自己的“表演功底”。
[1]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M].馮鋼,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93,203-204.
[2]吳佳妮.音樂社交短視頻軟件何以走紅——以抖音APP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