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蘭
(豐都縣廣播電視臺,重慶 408200)
隨著播音主持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個專業產生了興趣,導致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供大于求。然而,真正的播音主持人才仍然不多,這從側面反映了當代播音主持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培養真正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的播音主持人才。近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對新媒體的認知與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當代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要認識到,當代播音主持人才應著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發掘自身潛力,使所學知識滿足社會和行業需求。
作為公眾人物,播音主持對外表現出來的素養不僅影響觀眾對電視臺對外形象的理解,其言行舉止還對大眾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優秀的個人品質以及較高的思想覺悟對播音主持人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實踐中,有針對性地培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是對優秀人才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他們在現場活動中面對突發情況時能以鎮定自若的態度、巧妙合理的方法,及時有效地處理相應問題,這些專業訓練可以極大地增強播音主持的反應能力、抗壓能力。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才的綜合素質還包括較強的知識基礎。要增強專業的主持能力、思考和表達能力等不僅要靠課堂上老師的指導,還需要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反復練習、學習。[1]
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優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播音風格,這與日常有規律的訓練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不同的新聞報道得出合理、獨到的觀點是對播音主持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篩選各種新聞信息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并在播音過程中把個人感受表達出來,逐漸形成與其他的播音主持區別開來的風格。在工作過程中,通過整理、分析文稿信息,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這些表達不限于文本層面,還要使觀眾明白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凸顯播音主持的專業水平。[2]其中,如何使紙質的書面文字轉化為視聽語言的過程更加合理、更易使觀眾接受,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是播音主持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對于播音工作人員而言,他們在攝影機前的任何形象呈現、語言表達等代表的不僅是自身的形象,更涉及電視臺,甚至當地政府的形象。因此,播音主持在播報之前要清楚自身承擔的職責,不是單純的傳聲機器只需口播書面文字,除此之外,還要置身第一采訪現場,直接接觸新聞涉及的人和事,獲得有價值的體會。單純地在演播廳內鉆研思考不能滿足社會對播音主持提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實地考察和學習必不可少。這不僅有利于播音主持發掘自身的深層潛力,還可以讓他們從優秀的前輩身上學到相應經驗,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3]在優秀的采訪節目中,播音人員總是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在第一現場記錄、報道基本情況,跟隨新聞人物和團隊,實時整理、編輯新聞信息并進行播報。這不僅能提高節目的播報效率,保證新聞的時效性,還可以增強節目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提高觀眾對新聞報道的信任度,進而保證節目的影響力。除此之外,較多地參與一線采訪還可以培養播音人員的臨時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重點發揮他們的形象優勢。顯而易見的是,優秀的播音人員對有價值的新聞具有較強的敏銳性、迅速的反應能力、條理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不可或缺的專業素養都可以在現場采訪中培養出來。因此,播音主持人才發掘自身潛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盡可能多地參與新聞現場采訪,在實際采訪中提升自己的新聞素養,在稿件撰寫和整理中促進自身語言邏輯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實踐訓練增強自己的新聞敏感,優化新聞稿書寫能力。另外,現場采訪還增強了播音人員的創新發展意識。在播音人員搜集、整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引導播音人員發現其中獨特的播報點,再對此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新聞創作,最終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新聞看點,提高觀眾對新聞報道的觀看興趣。[4]
作為專業的播音主持人才在日常訓練中可挖掘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無論是日常學習還是統一組織的工作培訓,都不可忽視對播音主持人員的思想培訓。讓播音主持人員熟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不僅有利于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有利于確立新聞報道的大方向,促進正能量的傳播。與此同時,通過舉辦一些休閑競技活動可以增加播音主持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可以以此展示他們平時不露人前的各方面的能力或潛力,有利于營造健康積極的工作氛圍,推動播音主持人才的潛力發展與專業技能的進步。
新媒體行業作為在當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行業,對社會各界的進步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現代社會對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從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下的播音主持人才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要不斷向優秀同行學習。相關部門還應通過科學的方式激發他們的潛力,促進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成為真正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1]張帆.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前景分析[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8):00205.
[2]劉暢.追求播音主持語言創作“說話”的實質——論“播音腔”的含義[J].西部廣播電視,2016(20):151.
[3]李靜.論播音主持專業在新媒體發展趨勢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大觀:東京文學,2017(6):108-109.
[4]萬俊杰,張文龍.全媒體時代新聞主播即興口語表達的提升路徑[J].當代電視,2017(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