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墨
(阜蒙縣廣播電視臺,遼寧 阜新 123000)
文化創造、傳播性質與新聞編輯特點存在直接聯系,文化傳播過程是一個具有選擇性的過程。新聞內容選擇通常表現在新聞編輯的實踐方面。由此可見,新聞編輯主體應該履行其社會職責,使精神產品在加工以后可以獲取最佳的社會效果,呈現文化傳播的核心內容。為了發揮新聞編輯的價值,要加強對文化傳播中新聞編輯作用的研究。
就新聞編輯而言,其主要是全面采集新聞素材,主要的編輯對象為新聞稿件。在新聞報道過程,其基本要求包括:及時報道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事件等,以便于人們準確掌握和了解社會動態,使其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即無所不至。因此,新聞素材的廣泛與豐富彰顯了新聞編輯的重要作用,同時使新聞編輯工作具有廣泛性的特征。
在社會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屬于有意識的導向,且有正負之分,因此導向的不同會產生不同效果。[1]而編輯主體屬于傳播和受眾的“中介”,當進行具體的選擇和加工時,通常需要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意識的處理。由此得出,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新聞編輯具有協調性與穩定性功能。對于文化產品,新聞編輯人員需要根據相應標準對其進行判斷,以保證其導向的正確性,使其具有指導社會輿論的特點。
新聞信息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新聞信息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新聞編輯時效性尤為重要,和其他編輯存在一定差異。若是新聞編輯的時間過長,則會導致“新聞”成“舊聞”,最終影響新聞信息的價值。及時編輯和報道是體現新聞價值的關鍵,也是引起受眾共鳴的基本條件。
新聞編輯是先進文化的構建者,承擔著傳承歷史文化的重任。因此,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新聞編輯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如選擇與過濾作用、調節與導向作用等,以保證文化傳播的順利進行,從而發揮新聞編輯的價值。文化傳播中新聞編輯的具體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在分析新聞編輯時發現,編輯活動具有選擇性。編輯人員在進行文化傳播時,應先進行信息篩選與過濾等處理,以實現對社會信息傳播質量等的有效控制,使信息與人處于協調、均衡的狀態。[2]在信息爆炸時代,相關數據顯示,每年世界文獻量的增加多達1億冊以上,每天平均大于30萬冊。在此基礎上,雖然社會信息更加豐富,但同時也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即信息量的增加使人們能夠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樣化,導致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偽,甚至導致價值觀出現偏差。因此,新聞編輯要起到信息篩選與過濾的作用,即信息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工作重點轉移到過濾海量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刪除垃圾信息,以凈化信息環境,達到改善人和信息關系的目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編輯在信息選擇方面,需要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而并非根據編輯人員自身的喜好進行選擇。應該以社會標準與讀者需求為前提,在考慮國家文化政策的同時,全面分析社會文化與讀者利益等,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從而發揮新聞編輯在文化傳播中的選擇與過濾作用。
不同個體的文化需求是不同的,如政治經濟、教育學習、藝術欣賞或消遣娛樂等。對此,要結合個體的特點明確受眾的文化需求。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編輯人員要發揮自身的調節與導向作用,即在整個文化傳播中,引導大眾積極向上,從而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費意識,避免出現低俗、萎靡等文化消費現象。對此,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編輯人員不僅要篩選信息,還應該對傳播內容進行分類,只有全面整合積極向上的信息,才能被傳播至每位受眾,以滿足不同受眾的文化需求。[3]
在新聞媒體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新聞編輯可以實現文化的有效傳播,以及對文化進行規范化處理。本文通過分析文化傳播中新聞編輯的作用發現,文化傳播與媒介密切相關,新聞編輯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形式無法替代的,需要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1]紀鑫.試論新聞編輯選擇文化傳播中的作用[J].科研,2017(2):00280.
[2]王一凡.試論新聞編輯選擇文化傳播中的作用[J].西江月,2013,42(4):78-80.
[3]李春艷.淺談新聞編輯選擇在文化傳播中的重要性[J].新聞傳播,2013(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