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琴
(遵義雜志社,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發展勢頭讓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黨刊面臨更多壓力,黨刊在新時代發展中面臨著讀者嚴重流失和影響力下降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重新認知黨刊編輯的職能定位,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因此,對新媒體時代中黨刊編輯的職能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媒體是指將數字技術作為基礎,以此進行多方面的互動,并且以傳播大量個性化信息為特征的傳播媒體。新媒體以互聯網為載體,呈現出了更加快捷的傳播特征,同時也將更加豐富的信息傳播出去,讓讀者以更加便利的方式獲取信息。新媒體的發展影響和改變了傳統信息的傳播模式和理念,并且逐漸成為主流和先進的信息收集和散播平臺,以此對傳統媒體傳播方式進行了猛烈的撞擊。就整體情況而言,新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新媒體的傳播是及時有效的,并且能夠隨時隨地傳播,只要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都能夠完成信息傳播。二是數字化生產。數字技術推動了新媒體的出現,并且讓新媒體傳承了傳統媒體的優勢,其能夠集合文字、聲音及圖像等多樣的傳播方式。三是實時的互相傳播。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呈現出單向、線性以及不可選擇的特征,具體體現在特定時間中由特定的信息發布者向受眾傳播信息,而受眾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并且無法對信息進行反饋。但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是雙向的,受眾也能成為信息發布者,當人們獲得最新的信息后,能夠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平臺上發布信息,同時還能與其他人互動。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加強讀者的參與感和互動性,使其能夠更加主動與積極地參與到新聞的討論中。四是傳播的分眾化。傳統媒體受眾一般是無差別的大眾,而新媒體的受眾更加細分。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人都能夠隨時隨地針對某一信息在網絡平臺上溝通與交流,并在此基礎上構成思想觀念都一致的受眾小群體。比如在當前各個類型的論壇和社交媒體上,微博、知乎、鳳凰新聞、虎撲等相關的論壇和軟件中,其受眾可能存在著重合性,但是受眾卻更加細致,如微博的大多數用戶是年輕人,而虎撲的用戶則主要討論體育運動,所以新聞信息的傳播內容和發布者也有很大的差異。當一些廣告商在這些論壇上投放廣告時也有很明確的指向與目標,這為新媒體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媒體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以迅猛的發展勢頭對傳統主流媒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對黨刊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中,黨刊的傳播存在滯后性,黨刊的受眾也逐漸流失,這些都是新媒體對黨刊造成的影響。
傳統期刊傳播形式通常是將信息用固定的模式傳播給讀者,其中包括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平臺,讀者只能夠被動地接收信息。在互聯網時代,讀者能夠在掌握即時信息的情況下成為網絡上的“記者”和“新聞傳播者”。在這種情況下,黨刊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大打折扣,黨刊內容通常是偏重于宣傳教育,并且是單方向的報道,這樣就忽視了受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黨刊的信息傳播存在很多盲點,并且在傳播時間上也存在滯后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都已經離不開網絡。互聯網的功能可以滿足更多人的需要,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能夠通過網絡解決。通過網絡獲取實時信息也就非常簡單,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了新媒體不可取代的性質,而這是黨刊這類紙媒無法實現的。以黨刊為代表的傳統主流媒體沒有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進行轉型,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了解受眾的需求,這樣也就自然地失去了很多讀者群體,進而導致黨刊媒體的影響力大幅度下降。
在新媒體環境中,對黨刊編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黨刊的發展過程中,編輯的思維僅限于通過郵件、電話及自由投稿來獲取稿件,經常忽視讀者希望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得實時信息的需要。同時,黨刊編輯對紙質媒體的出版流程和傳播流程比較熟悉,而對當前實時更新信息的新媒體比較陌生,對新媒體的發布方式、信息傳播模式及整個策劃過程都沒有較為清楚的認知。黨刊編輯的知識結構不完善,進而會影響黨刊的發展。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黨刊編輯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加強對各個學科知識的了解,并且還要學習互聯網技術,全面了解數字出版業務的流程,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新媒體時代中的復合型編輯,以此讓黨刊更受讀者的歡迎。
經過上述內容分析,發現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黨刊面臨著很多壓力,信息傳播的滯后性及讀者群體的流失限制了黨刊的發展,并且使黨刊的影響力大打折扣。而黨刊作為一種由黨的機構主辦并宣傳本黨主張的刊物,其擔負著傳播黨的政策、思想和理念的責任,具有政策性、指導性、實踐性特征。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中,必須認清當前的形勢,要將壓力轉換成動力,重新定位自己的職能,以此讓黨刊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呈現出速度快、傳播量大的特征,目前的某些微博、微信公眾號及營銷賬號等自媒體經常會發布一些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虛假信息。若是這些信息被政治立場不堅定的讀者閱讀,則會對讀者的價值觀以及對事物的認知態度有很大的影響。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媒體,編輯都是最重要的把關人員,其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媒體發布內容的質量。因此,黨刊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發展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黨性強及理論功底扎實的優勢,并且加強自身的輿論引導能力。在當前這種被真實、虛假和惡意信息充斥的時代,需要充分發揮黨刊的優勢,加強在大量碎片信息中收集信息的能力。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收集符合黨與省委方針政策的正能量信息,并且要掌握新媒體的要求和相關技術,這樣才能夠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借助新媒體吸引讀者,并且為讀者提供短小精煉的文章,以主動迎合新媒體時代下讀者的閱讀需求,保證黨刊的影響力。
要想讓黨刊的閱讀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并且被大眾喜愛,就需要做好策劃工作。新媒體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發展的,因此在黨報媒體要轉變傳統的傳媒思想,并將互聯網思維和理念運用在黨刊的主題策劃中。在創新選題內容時,要加強政治、理論及行為敏感性,同時還要添加新媒體選題策劃內容。在策劃主題的時候要盡量抓準互聯網中的敏感點,秉承平等交流、互動傳播、個性化以及用戶需求等原則,以此做好黨刊的策劃,并在此基礎上確保新媒體的發展。
在策劃主題的時候可以從“從互聯網看十九大會議”“十九大在互聯網中的反響度”等角度入手,以此作為新政策和黨理念的黨刊傳播主題,進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對黨刊的關注。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黨刊的靈魂人物,黨刊的編輯記者要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報道,同時也可以在相關領域延伸與擴展。在選題策劃的時候,可以在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出臺后,從疑問的角度和立場進行解釋性報道。就同一個問題的研究和報道而言,黨刊有著周期長、理論性強等優勢,所以在新聞信息的報道和傳播時,黨刊能夠全方位、多視角地進行總結性報道。
黨刊報道時還要堅持立意高、選題集中、細致分析的原則,以此體現黨刊的高度和深度。在對黨刊進行排版的時候也需要參照互聯網中的一些特點和優勢,在版式設計上,黨刊要向新媒體學習,并學習研究平面媒體新編排方法。盡量使用豐富的版面語言,添加圖片等相關元素,以此加強刊物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從而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在新媒體時代中獲得更大的關注度,并且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此外,還要不斷創新報道方式,深入了解廣大黨員干部的實際需求,讓更多讀者喜愛黨刊,并且成為黨刊的忠實粉絲。
在新時代,任何行業和領域都需要創新,黨刊也同樣如此。在新媒體時代,黨刊需要充分使用新技術,以此創新黨刊信息傳播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要主動了解互聯網中的新興傳播媒介,盡可能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平臺等進行信息傳播,比如可以使用當前主流的微博、微信或者是新聞媒體網站論壇,將這些媒介作為黨刊信息傳播的平臺。可以在微博上開設黨刊賬號,實時傳播信息,還可以和微博上的讀者用戶溝通,了解讀者的想法和對黨刊的態度,以此了解讀者的內心想法,在此基礎上策劃出更受讀者歡迎的黨刊內容。
還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將公眾號的二維碼印制在刊物上,這樣也可以拓寬黨刊內容的傳播途徑,通過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相關的文章,讓讀者能夠多方位地了解黨的思想、政策與理念。這種新媒體平臺的運用能夠加強黨刊和讀者之間的互動性和交流性,在此基礎上及時地回復讀者的各種疑問和建議,加強讀者的參與性。當前已經有很多傳統的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中成功轉型,《人民日報》等黨報主流媒體已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了新華網、人民網等門戶網站,并且開設了新浪官方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平臺,以此傾聽網絡群體的想法,并有效地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各個地方和各地區的黨刊也需要進行探索,以此加強地方政策和方針的傳播力度,以局面擴大到整體的方式來改變當前黨刊面臨的局勢,進而發揮自身的輿論導向功能。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黨刊和新媒體結合是一種必要的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要認識到傳統媒體創新和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抓住互聯網敏感點,做好黨刊的策劃工作,并且開設黨刊的新媒體平臺,以此擴大黨刊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影響力。
[1]易艷剛.黨報黨刊新媒體時代逆襲[J].青年記者,2015(3):51.
[2]涂靜.新媒體時代黨報黨刊面臨的挑戰與策略[J].科技傳播,2015(10):187+199.
[3]胡蕊,岳鳳.關于新形勢下提高黨刊編輯素養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16-17.
[4]李薇.論新媒體環境下黨刊提升傳播力的有效途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