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灝
(唐山勞動日報社,河北 唐山 063000)
傳統媒體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即專業的記者隊伍、嚴謹的行業規范、客觀真實的內容。但在信息傳播形式不斷更迭,信息過載導致視覺疲勞的年代,如何把優勢轉化為新媒體市場的競爭力,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其中,傳統媒體從業者辛苦采寫的一篇稿件在互聯網平臺如何觸發閱讀者點擊打開,如何與自媒體競爭,已經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不能觸發閱讀,就達不到新聞傳播的根本目的。標題擔負著吸引讀者眼球,引導下一步閱讀的責任。在沒有正文出現的情況下,在同一個級別的標題中,只有那些有亮點的標題,才能贏得更高的點擊量。[1]
下面是筆者在工作中總結的幾點標題制作經驗。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對于受眾定位為普通大眾的媒體來說,輕松閱讀更適合讀者的口味。一篇稿件要想在信息海洋和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趣味性極強、畫面感十足的標題對讀者更有吸引力。
例如,我們曾經制作的一個標題“唐山發布高溫預警!明天你可能會曬成包拯!”,當時正是高溫季節,皮膚黑白又經常是朋友間調侃的主題,就是這樣一則反映日常氣溫變化的新聞,編輯把“黑臉包公”做上了標題,引發了朋友圈一場歡樂的大討論。有人留言說要去買月牙以便明天更像包拯,還有人說自己已經曬成了包拯……
“誰是王者榮耀唐山第一后羿,能把太陽射下來嗎?人都熱化了……”,這個標題借用了熱門游戲“王者榮耀”,將游戲與現實生活中的新聞聯系在一起,令玩游戲的人對公眾號產生親切感,從而吸引他們成為公眾號的粉絲。
在標題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勾畫日常生活場景,引起讀者共鳴,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唐山:明天風大!瘦子盡量別出門!”讓人眼前直接出現一幅生動的畫面:漫天大風里,身形瘦弱的人被吹得東倒西歪,想象力豐富的人腦海中甚至能浮現瘦子飛上天的畫面。這樣的標題既令人捧腹,又突出了新聞主題,對讀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熱點、焦點新聞有時候事關讀者的切身利益,也是讀者認識社會形成判斷力的依據,因此這類新聞的觸發力很強,是新聞報道不可錯過的主題。例如,2017年備受關注的衡水中學在唐山籌備開分校,記者采寫了《衡水中學唐山分校來了,你怎么看》這篇微信報道。標題的前半句突出“衡水中學”“唐山”這兩個詞,給關心教育事業的讀者和家長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后半句則抓住了對衡水中學現象有不同看法的大眾心理,給前半句引起的波瀾指明了討論方向,讓人頓生不吐不快的感覺,有利于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唐山片內生認定的基本依據!家長必看!”其實是唐山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一則通知。在拿到通知后,編輯發現里面強調要做好片內生認定工作,并確定了片內生的認定辦法。由于新建小區增多,學校到底如何劃片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一件大事,編輯特意將這一部分的熱詞“片內生認定”提取出來做成實題,簡單明了,成為當日的熱點新聞,各媒體紛紛轉載。
公眾道德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如何讓這一話題常講常新,以便對讀者起到潛移默化的實質性教育效果?抓住問題的本質,做一個好標題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017年,一輛共享單車被人放在了幾米高的唐山抗震紀念碑的底座上,讓人看了觸目驚心。要知道在唐山這座特殊的城市里,大地震是人們心上的一道傷痕,無法容忍被碰觸、被褻瀆,而抗震紀念碑更是唐山的一處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于是,編輯從這一角度入手,制作了“誰在褻瀆780萬唐山人民的感情?共享單車騎上抗震紀念碑”的標題。標題突出了“780萬唐山人”和“騎”字,給人以難以抵擋的心靈震撼,同時用“褻瀆”一詞直截了當地表明作者的立場以及對惡的抨擊。網友紛紛轉發、評論這篇新聞報道,強烈譴責這一不道德的行為。
對于由傳統媒體運營的新媒體平臺來說,每天更多的是常規新聞。如何賦予常規新聞更多的生機?其中行之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變換句子形式,將不溫不火的陳述句變成疑問句,激發讀者的好奇心。
比如,我們曾經采寫的一條新聞,有網友爆料說學院南路上塌了一個大坑,記者采訪后發現這個大坑是地面下沉造成的,并無人員傷亡。如果采用陳述句,“唐山學院南路塌陷大坑無人員傷亡”,新聞就可能被淹沒了,為此編輯特意制作了一個疑問句標題“唐山:學院南路昨天塌的大坑咋回事?”標題強調了路上塌陷的大坑,這與大家的人身安全息息相關。同時,標題還提出了“咋回事?”這個疑問,表示文章將給出答案,滿足讀者了解事件來龍去脈的需求。事實證明這個標題確實引起了讀者的好奇,閱讀量達3萬多。
近期以來,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反腐糾風督查新聞越來越多,文章閱讀量卻有下降趨勢,編輯分析這可能與閱讀疲勞有關,于是編輯嘗試改變標題制作套路。例如,標題“唐山:暗訪組五一查到了誰?”由于標題沒有像往常那樣明確交代督查結果,一個“誰”字反而引起人們的好奇,閱讀量大大提升。
當今社會已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從業者不能故步自封,要順應時代發展,研究新形勢下新聞的傳播規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做好黨和政府的宣傳工作,更好地發揮喉舌作用,為大眾生產高質量的精神食糧。
[1]彭蘭.網絡新聞編輯教程[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