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麗
(山南市廣播電視臺,西藏 山南 856000)
在發展過程中,我國電視臺注意到了人們對于民生新聞的關注,逐漸加強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報道,民生電視新聞成為電視新聞界一個引人注意的話題。為了防止民生新聞同質化,給人們提供新穎的民生新聞,電視民生新聞一定要堅持多樣化發展,這樣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為電視民生新聞的快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很多電視臺在看到民生新聞的巨大發展潛力之后紛紛開設民生新聞欄目,但是各大民生新聞節目存在相互抄襲,在報道內容、報道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問題,有些地區多家電視臺都在播出同一題材的民生新聞節目。這會導致人們缺乏新鮮的信息來源,造成觀眾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產生視聽疲勞,對民生新聞節目失去觀看興趣,最終導致電視新聞節目失去原有的傳播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的審美需求也開始朝著娛樂化的方向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也開始朝著生活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很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都開始在節目制作方面追求趣味性和娛樂性,使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變得非常庸俗、瑣碎。例如,有些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經常報道社會上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瑣事,大肆報道和渲染花邊新聞、市井生活、個人隱私等,片面追求民生新聞報道的故事性。這樣的新聞報道喪失了新聞應有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不利于電視民生新聞的健康發展,也會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礙。[1]
真實性、客觀性、公信力、公正性、權威性等都是新聞必須具備的要素,其中公信力是新聞媒體獲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相關的新聞事件是電視民生新聞的主題,這要求電視民生新聞具備更強的公信力。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視民生新聞的公信力正在逐步下降,很多電視臺在報道民生新聞時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和競爭優勢,沒有充分考慮新聞的真實性,很多時候都是使用比較單一的推導方式得出某一具體民生事件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很難讓人信服。
電視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致力于為觀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內容,還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個性和創新性。現有的一些民生新聞節目要及時創新,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防止民生新聞報道的同質化,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競爭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在主持人身上多下一些功夫,打造獨特的主持特色。例如,有些電視新聞節目采取兩個主持人相互搭配的主持方式,兩個主持人在民生新聞節目中相互配合、相互襯托,把民生新聞內容有效地串聯起來,使每條新聞之間的銜接更加自然,提高了觀眾的觀看體驗。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還可以創新節目形式,如使用一些同期錄音、情景模擬或者穿插曲藝等形式,使民生新聞節目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1]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電視媒體始終堅持以傳播者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很多時候會給觀眾一種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覺,導致觀眾與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者存在溝通障礙。電視媒體在報道民生事件時也經常處于居高臨下的狀態,很多民生新聞都是對領導的贊美,缺乏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關注,這樣的新聞節目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電視媒體在報道民生新聞事件時要把目光投向農民和普通市民。電視臺在進行民生新聞報道時要深入基層,如采訪、報道生病的困難群眾,讓人們了解國家新農合政策的好處,讓群眾積極參與到新農合之中。電視臺在進行民生新聞報道時,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大、全,更重要的是突出百姓身邊的真、善、美,使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增強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
很多民生新聞節目都是由地方電視臺制作的,作為基層的媒體單位,這些電視臺應該堅持貼近“三農”、服務“三農”的原則。在發展過程中,地方電視臺面對的觀眾主要是當地的農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狀態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電視是他們了解國家大事和身邊小事的重要途徑。很多大型電視媒體比較注重傳播國家大事,觀眾也比較傾向于通過官方新聞媒體了解國家大事。所以,地方電視臺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密切關注百姓身邊的小事。其中,最突出的要數我國的“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是與我國農民的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所以電視民生新聞要密切關注“三農”問題,如深入報道農民重點關注的問題、農民反對的事情以及農民的愿望,使民生新聞充分反映百姓的心聲。
民生新聞是當今社會一種重要的新聞報道形式。電視臺在報道民生新聞時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新聞報道風格,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態關注民生問題,對民生新聞進行多樣化的報道。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民生新聞,促進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的健康發展。
[1]程凱,郎端,陸燕.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新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2):59-61.
[2]王佳.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路徑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7):300.
[3]李文學.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探析——以湖北電視綜合頻道“幫女郎”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8(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