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楚
(湛江日報社,廣東 湛江 524033)
科技的發展推動傳媒業的轉型,新的媒介形態必然對傳統媒介帶來沖擊。在當前的形勢下,新媒體儼然成為媒體的主流代表,獲得了很多網絡流量,讓紙媒陷入生存危機。紙媒該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突圍?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查閱大量資料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缺乏廣告市場增長力是新媒體時代紙媒面臨的主要問題,首先沒有廣告投資商的關注就意味著運行資金出現大缺口,畢竟廣告商的重點在于宣傳和流量,紙媒由于流量不高無法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CTR媒介智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紙媒的廣告投放量下跌8.2%。盡管紙媒這幾年也非常努力地改革內部機制,甚至成立了廣告工作部,壓縮正常欄目的版面投放廣告,但是仍然無法挽留廣告商。
受眾的關注度在市場營銷領域有重要作用,受眾觀看、欣賞節目與個體本身對話題的關注度有很大關系。從功能適用性角度分析,紙媒只是人們在眾多媒介中的一個選項,除了報紙、雜志,人們還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獲取信息,而新媒體軟件的豐富性和多元性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使得紙媒的出場機會越來越少。而從廣告商的角度出發,紙媒的關注度下降難以達到他們強化廣告宣傳效果的目的。
傳媒行業是不斷發展的,其中的工作人員不可能一成不變。很多紙媒從業人員面對紙媒當前日薄西山的狀態有強烈的危機感。事實上,很多紙媒這幾年不斷裁員造成了核心從業者的心理恐慌,讓他們忍不住主動尋求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很多人另謀出路的現象造成紙媒行業人才流失嚴重,而沒有人才就沒有創新發展的基礎。
現階段,雖然新媒體已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紙媒也并非一無是處,它還是有很多優點,主流紙媒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人們心中的權威形象不是新媒體短時間內就能取而代之的。所以,紙媒要立足自身優勢,實現長遠發展。而其中的首要措施是注重新聞內容,紙媒的主要責任仍然是傳播信息,既然在獨家和時效性上不能與新媒體相較,那么就要對某個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報道,如報道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挖掘不為人知的細節。新媒體的新聞報道雖然時效性較強,但往往邏輯不清,存在諸多不足,移動新聞客戶端推送的文章千篇一律難免給受眾帶來混亂的感覺。同時,很多網絡新聞都是轉載的,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問題的闡述、思考不夠嚴謹,無法引導、啟發受眾。這時如果紙媒能從中篩選出有效信息,并通過專業排版和具體的數據為受眾呈現不一樣的前因后果則能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帶動作用。因此,新聞素材要經過反復論證和甄別,才能保證新聞的準確性,促進社會進步。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目前,紙媒從業人員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放任發展,紙媒必將淹沒在歷史長河中。面對“互聯網+”時代,紙媒從業人員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掌握新技術。首先,夯實專業基礎,無論是策劃、采訪,還是記者、編輯都應具備良好的基本功;其次,開闊自己的學習視野,了解紙媒網絡化的發展途徑,通過各種渠道、多個平臺展示報紙內容。例如,可以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在這些平臺上發布報紙內容。這就需要紙媒從業人員掌握網絡信息編輯能力,有網絡維護經驗,對報紙重新定位。與此同時,紙媒應該主動維護員工的利益,尤其是骨干員工,要用理想的待遇留住他們,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紙媒的發展不應該拘泥于平面,而應該積極融入社會大環境,開發電子報紙,增設網絡報刊閱讀處,同時聯合微信、微博等,不斷豐富紙媒的傳播形式。例如,《重慶商報》與騰訊網合作之后,雙方迅速聚集了大批粉絲,增加了不少廣告優勢。紙媒的權威性是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無法比擬的,所以紙媒必須基于自身的優勢謀求長遠發展。
本文簡要闡述了新媒體時代紙媒的發展策略,總體來說,雖然新媒體極強的便捷性和時效性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紙媒也同樣有很高的存在價值。紙媒需要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用嚴謹的態度、高質量的內容、風趣的表達形式吸引受眾的目光。目前,盡管紙媒的發展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是筆者相信,如果堅持科學發展理念,未來紙媒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1]劉奎.新媒體環境下的報紙時事新聞采編方法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7):459.
[2]陳學文.報紙時事新聞采編策略與方法探討[J].中國報業,2016(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