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志
(明天出版社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3)
在日益更新的現代社會背景下,傳統的出版社也迎來了許多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使自己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有立足之地?這就需要出版社在緊跟潮流的同時保持自身優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準,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怎樣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宏觀上說,就是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還要具備別人沒有的東西,具有不可替代性;從微觀上說,就是要出版社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有好的編輯和好的作品。所以說,一旦出版社擁有好編輯、好作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編輯隊伍,那么即使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也無所畏懼。
專業化問題在出版社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由于出版社需要面對來自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稿件,以及涉及各個專業領域的作者,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專業化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擁有淵博的知識,方能使大眾滿意。其實不然,我們所看到的只是這一問題的冰山一角,就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編輯,必須擁有廣泛的知識面,但是仔細深思一下,編輯作為文化傳播的使者,與“百科全書”相比,更需要集中在一個領域,具備很深的造詣。這并不是說“專業”與“博學”是矛盾的,在出版領域中,這兩點必須和諧統一。這一論點早在出版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比如說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總編輯吳培華先生,他之前發表了一篇較有影響力的文章《世紀回眸,我們更應該看到些什么——中國出版業問題探究》,里面就講述了這一問題,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準,憑借自己的專業,加上市場的細分以及營銷手段,才能不斷建立自己的品牌與特色,同時也為后續的發展積蓄實力,不斷提高隊伍的實力。吳培華先生更在《十一五,大學出版社發展的理性階段》中直白指出:走專業化道路,就是必須做深度文章。這里的深度文章,就是要求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也許專業性強了,讀者和市場就有了一定的局限,但是仔細一想,也正是因為專業性使文章具備了不可替代性,也不容易被市場淘汰;也正是因為專業性,出版社才能沉淀,更能“專”,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編輯隊伍也才能愈發的專業而強大。
一個有競爭力的出版社,會為自己制定一個發展戰略,在制定的過程中突出自身的優勢,這一優勢就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說到底還是專業的問題。作為出版社的領導,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的時候,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好好盤點家當,打好算盤,努力開辟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要想達到專業化,需要做到哪幾點?首先要定向,就是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要追求的目標與理想,這是作為一個出版社或是企業,甚至個人都應該有的;其次要定位,明確自己預期的發展規模,想達到什么樣的高度,這些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最后,就是要定心,用心去做事,用心去鉆研,沉下心來,耐住寂寞,讓自己做一個有深度的人,這樣才能寫出有特色的東西。從專業化慢慢發展成為特色化,再從特色化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品牌,最后使自己在這一領域具備發言權,但這也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因此要打造出自己的專業化隊伍,這也是出版社在發展過程中最為迫切的一部分。現代科技發達,互聯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量應用,所以要求編輯“博”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專業化反而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所以時代也給我們提出了要求,要想出版社長存,就要不斷招攬人才、培養人才,然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培養出適應市場發展的專業化隊伍。
要想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長存,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準,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編輯隊伍,作為編輯首先就是要解決自己的基本功問題,即使已經是某一領域的碩士、博士,也要在文字功底上下足功夫。同時要想自己達到專業化的水準,在苦練基本功的基礎上,還要不斷鉆研自己擅長的領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態等,這樣才能寫出高品質的作品,才能慢慢具備專業化素養,然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終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將專業化落到實處。
[1]劉楊.中國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質量保障戰略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5(6):68-73.
[2]吳培華.專業化是傳統出版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J].現代出版,2018(1):21-24.
[3]王瑩.大地傳媒商業模式創新研究[D].河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