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曹 鵬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高校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新媒體在這一群體中傳播快,相應地使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面臨新的挑戰。輔導員要擅長運用新媒體,做到揚長避短。
微時代、碎片化、秒時代、自媒體、多元化是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征。當今網絡的全面覆蓋、移動終端多樣化以及普及化、自媒體的產生等因素帶來了巨量信息,新媒體受到的空間、時間、地點的約束和限制較少,同時其信息內容有趣生動,分享速度快,使信息發布與交互變得異常簡單,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使價值觀念多元化,對輔導員職業成長具有挑戰性。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的教育責任,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受到了網絡新媒體的影響,產生了新的生活方式,獨立性、自主性弱化,對教育教學和生活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弱化了傳統教育方式和手段。在新媒體環境中成長的90后、00后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強,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他們。大學生已然是使用新媒體工具的中堅力量,其青春活潑、追求新知識的屬性特征正好與新媒體具有的虛擬性、精準性、自主性、群聚性、快捷性等特點吻合。
2.增加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復雜性。身處信息龐雜的新媒體時代,當前階段還沒有足夠辨識和選擇能力的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受到來自新媒體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會使其思想受到侵害,甚至導致思想行為與正確的價值觀漸行漸遠。什么樣的監管方式和約束機制才能有效解決這個難題,也是輔導員需要思考的內容。
3.對輔導員業務工作水平的高要求。當代大學生課外活動都聚焦于新媒體的使用,輔導員必須借助新媒體手段融合到具體的學生工作當中去。高標準、嚴要求,掌握與運用新媒體平臺,是對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
1.技術越來越開放,文化越來越包容。新媒體時代使人人都有機會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有著很強的平等性。信息技術的開放性促進了新媒體應用軟件的開發,“數據云”的擴展體現了文化的多元與包容。
2.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具有雙向性和即時性。在新媒體時代的各種媒體形式更能使大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念,并通過虛擬的網絡關系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進行了即時、高效的互動。
3.新媒體時代的思想形態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多元化思想也得到不定向的傳播,個體的思想得以在公眾面前表達,思想形態方面的多元化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前,高校輔導員一方面作為學生的教師,另一方面又作為學校行政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這一現狀既表明輔導員工作內容的復雜性和工作身份的雙重性,同時也使其面臨多重管理,造成了職業地位認可度不高,輔導員以不同身份出現的矛盾和不同身份面臨的不同期待,增加了輔導員工作的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國高校輔導員涉及的工作內容非常煩瑣,承擔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輔導員需要投入和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棘手的事情,但是卻面臨專業職業的認同感較低、受關注程度低的問題。高校輔導員隊伍穩定性較差,轉崗率較高,人才流動性較大,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嚴重受阻。
由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雜且任務重,所以在管理考評過程中,考評指標單一,考評依據不夠全面,重結果、輕過程,造成高校輔導員工作與評價指標不能完全契合,從而導致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較低,打擊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未能精準衡量,也阻礙了其職業化發展。
新媒體飛速發展和普及,輔導員要形成敏銳的互聯網思維和平臺思維,通過網絡多終端應用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網絡教育管理與傳統教育管理相結合。[1]讓新媒體發揮特殊功效,深入學生學習、生活和管理中,同時利用“互聯網+”、校園大數據分析、網絡輿情管控等發揮黨員、班團干部的作用,對特殊群體進行管理引導,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動態,高效解決問題。
1.逐步實現學校網格化,發揮新媒體即時、便捷的優勢,提升效率。新媒體時代,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并將其作為管理工具。輔導員要不斷探索和嘗試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徑,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綱目并舉,優勢互補,同時加強對新媒體的理論研究,做到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管理方法與經驗,在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職業規律。
高校應該逐步實現網格化教育,融合新媒體協作共享,拓寬網絡辦公途徑。輔導員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網絡交流方式,快速處理信息,利用新媒體語言構建新媒體網絡平臺,形成管理大數據系統,提供個性化方案,以及就業職業生涯規劃意見。
2.充分發揮全方位育人的功效,做好穿針引線人。迎合新媒體趨勢,定位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導向。服務學生,關愛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以平等的姿態管理學生,充分將管、教、育融合在學生工作中,讓學生體會到輔導員育人的管理宗旨。同時,依托新媒體平臺,做到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與高校就業工作相適應、與專業課程教學相匹配以及與網絡安全法律相聯動,培養大學生網絡法制思維,利用新媒體途徑引入各方優質資源,解決學生需要但輔導員不擅長的問題。讓教育融入學生管理、學習、就業、社會生活以及實習等方面,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1.培養職業能力,探求專業化發展路徑。從高校的校情出發,制定和完善輔導員培訓計劃,利用新媒體渠道開展培訓活動,做到崗前培訓與階段性培訓相結合;全員培訓與點對點培訓相一致。在培訓過程中,還要根據輔導員平時的工作內容,重點培養輔導員開展相關工作的能力,依照教育系統管理人員培養標準,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輔導員,做到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加強培育“工作—科研”型輔導員,在具體工作中提升綜合職業素質,拓展專家化職業生涯發展通道。
2.注重過程管理,建立健全獎勵機制。注重輔導員工作中的過程管理,對輔導員工作給予肯定,不能一味追求結果。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工作,完善輔導員績效管理考評機制。[2]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鼓勵輔導員參與工作創新和管理研究,進一步完善職業發展制體系,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高能力的輔導員“生力軍”。
3.專業咨詢團隊建設,打造親情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業引導、社會實踐指導、各級活動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資助、推優評先、班團管理、黨員教育、就業輔導等工作。相關的工作內容龐雜,更要求輔導員具備職業綜合素質。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可以建設專業咨詢團隊、導師團隊或者“以老帶新”的工作模式,為輔導員的工作排憂解難,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建立輔導員俱樂部,促進輔導員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輔導員隊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引導輔導員向著專業方向發展,讓輔導員工作職業化、專業化。
[1]黃露.新媒體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7.
[2]丁佩,張岳.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存在問題與實現路徑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4(4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