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白龍學校 安徽肥東 231636)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學好語文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促進了教育方式的變革。多媒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它集圖片、聲音和文字等為一體,使得教育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1]
多媒體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集中體現,是促進我國教育方法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自控能力較弱,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一些小學生覺得語文知識枯燥、乏味,因此對其不感興趣。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將語文知識通過圖片、動畫、視頻和豐富的文字等形式展現出來,使得小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具有畫面感和生動性,從而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小學語文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一些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這對教師教學來說是一個挑戰。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多媒體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直觀性,這種表現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它能使晦澀難懂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例如,在講古詩《小池》的時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難以理解古詩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古詩的內容通過豐富的圖片展現出來,也可以利用動畫給學生進行演示,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他們的印象,使得教育內容具有深刻性。
小學語文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語文內容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良好的教學情景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多媒體能夠通過動畫、聲音、圖片等形式傳播相關內容,因此教師要注重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例如在學習《長城》這一課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長城謠》這首歌曲,同時將歌詞利用ppt展現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長城謠》創作的背景,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通過激昂動聽的歌曲,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課程內容講授的過程中運用它能夠使得教學內容更具有活力和生動性。例如在講授《秋天的雨》這一課的內容時,可以充分地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對秋天的雨有更深刻的了解。首先教師可以找《秋天的雨》的朗讀音頻,運用多媒體將其播放出來,使得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其次,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將文章中的生字和學生所要掌握的詞語摘錄出來,根據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將這些字詞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標記,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整體、直觀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課件的制作切記不要太過花哨,否則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最后,將課文的內容通過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展現出來。例如文章的第二段,提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里面寫到黃色的銀杏樹、紅色的楓樹、金黃色的田野、橙紅色的果樹、各色的菊花等,在講這一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圖片或視頻,適時地進行播放,讓學生感受秋天的雨帶來的美麗。[3]
一節高效的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只是單純的播放課件,這樣不利于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因此在多媒體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能一個人在講臺上自導自演。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深入的鉆研教材內容,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戲或者設置一些課堂討論和課堂提問的環節,也可以利用課件展示一些隨堂練習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將會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運用多媒體對于其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多媒體的運用,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多媒體技術水平,利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進行課程內容的講授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是小學語文教師要理性看待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把握好度,運用自己的智慧推進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