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上杭 364200)
英語學科是中職學生學習階段的一大難點,很多中職學生以提到英語就頭疼。歸根結底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到位,沒有針對中職學生和英語科目的特點進行教學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隨著我國教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國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也有了方向和目標。筆者認為,中職教師要想改善目前的學生學習英語現狀,就必須抓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所提供的機遇,為學生創造一個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課堂。所以本文筆者將主要論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以幫助中職教師有目標、有方向的開展英語教學,創造一個高效、高質的英語教學課堂。[1]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也是新課標的“源頭”,是中高考教育評價的“風向標”,對教師的教學授課提供了方向。要想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中職英語教學,中職英語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含義。[2]
我國教育提出的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具備必備的品格和能力。其中包括三個大的方面,即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
文化基礎中包括兩個點,即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
(1)人文底蘊 :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候所接觸到的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基本能力以及情感,包括審美、人文情懷等。
(2)科學精神;則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所形成的科學的思維觀念,以及正確的思維方式。
自主發展包括兩個點,即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
(1)學會學習:學生要具有學習意識,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既要評估自己的學習,又要勤于反思。
(2)健康生活: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能夠認識自我、珍愛生命,能夠正確規劃人生等。
社會參與包括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方面。
(1)責任擔當:則是指學生能夠在學習時具有社會責任感。
(2)實踐創新:則是指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能夠積極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創新、應用、發展。
只有明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含義及內容,中職教師才能夠在其指引下正確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當然,要想實現英語課堂的創新改革,除了有大方向之外,還要有針對性。也就是中職教師必須找到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大部分中職學生報考中職學校無外乎三個原因,考試失利、家長要求、自我職業需要。所以這樣的中職學生對一些文化課程的學習并不重視,對英語課程的態度更是抵觸和放棄。筆者經過調查了解,中職學生之所以對英語學習產生這樣的態度,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學生的基礎較差。詞匯量、句型、語法都是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候的基礎,也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學習英語的關鍵。而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受詞匯量、句型、語法運用的干涉,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十分困難。很多學生不能迎難而上,輕而易舉的就放棄了英語學習。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到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質量,很多的教師在教學時仍然采用“照本宣讀”的方式教學,學生不僅成為課堂的被迫接受者,學習興趣也十分低下,這既不利于教師開展課程教學,也不利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
3.師生交流少,課堂氣氛沉悶。中職學生的一些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較大,溝通較少,對教師不認可也不了解,導致學生不能投入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能采用新穎的方式、幽默的言語,導致課堂氣氛僵硬,學生學習英語效率低下。
教師要想創造一個高效、高質的英語課堂,就要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積極解決目前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筆者也為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3]
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不符合學生成長需要,也不符合我國教育需要。教師必須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學生學習英語創造豐富的課堂,筆者認為下面兩種教學方法即符合英語教學要求,又符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
(1)小組合作教學法:該種教學方法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能夠在自我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教學方法,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還能夠在溝通和傾聽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對學生“學會學習”而言十分重要。
(2)情景模擬教學法:英語中的很多知識需要學習者自己去說、去練才能夠真正的掌握,所以教師要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為學生模擬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基礎上,深入英語知識內部,實現對知識的真正掌握。如教師在進行英語對話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成為對話的主體,教師擬定英語對話題目,學生運用課上所學到的單詞和句子進行迅速反應。這樣及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自己應用下掌握課堂英語知識。
信息技術為我國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和變革契機,教師要積極抓住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機遇,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課堂,以實現教學課堂的新突破。英語教材中很多知識雖然全面,但不連貫。有些知識點在每一個章節會反復出現,所以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整合教學資源,合理的變動教材。既可以將材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又可以通過教材之間的相關聯性進行整合。
教師也要把握住英語教學的機會,將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相融合,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的西方文化和禮儀,教師在教學時要可以側重這樣的教學重點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西方文化的“人文底蘊”,學習不同人文地域的文明,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筆者在教學時經常會給學生播放與教材相關的影片,在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基礎時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西方外國的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筆者也會在一些餐桌禮儀、見面禮儀教學中重點開展教學,以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選擇。此外,筆者還會體檢學生一些有關的英語書籍,如瘋狂英語中學版、英語沙龍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英語雜志了解外國的風俗文化、人文底蘊,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
信息技術為我國教育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新式教學工具,教師要積極利用
信息技術為學生構造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并且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幫助學生擴大英語學習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視頻、音頻、flash動畫等將英語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還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網站等將教學資源呈獻給學生,方便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學習,以“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英語能力是中職學生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中職教師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創新、改革、發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必須緊抓時代所提供的機遇以及教育所提供的契機,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指導下不斷創新,以擺脫當下中職英語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趣味的英語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