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婭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目前,微信公眾號數量已超過2500萬,但打開率跌破2%,自媒體公眾號“深夜發媸”爆款文章不斷,人氣不減。其創始人徐妍提出公眾號要人格化、高黏度、高互動,要讓用戶有存在感,針對公眾號走向品牌化作出了探索。
定位理論之父簡·楚勞特提出:“定位乃是確立商品在市場之中的位置。”日本最大商學院顧彼思稱:“所謂定位,就是在目標客戶腦海中為產品開拓出一席之地,并明確產品的特征與特色。只要顧客認同企業產品的特殊價值,就能讓該產品在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成功的定位需要從用戶角度出發,把產品價值正確傳達給用戶,并引起共鳴。微信公眾號“深夜發媸”的定位是在不斷探索中確定的。徐妍創建“深夜發媸”的時候還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她把公眾號當作博客,寫自己的故事和詩歌,效果不太好,在明晰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后,她開始寫情感類的“小黃文”,這一改變使“深夜發媸”的用戶數量迅速增長,“深夜徐老師”的稱號開始被大家知曉。但是新媒體時代,爆款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戶的注意力被瓜分后,她轉而寫干貨類的文章,如穿搭指南,公眾號的定位從情感號轉變為時尚號,品牌口號是“一個不裝的時尚號”,品牌調性是年輕有趣,希望為女性提供優質的生活方式,目前深入時尚領域做內容。
品牌的競爭實質是品類之爭,打造品牌的關鍵在于開創新品類。[1]不斷發展的“深夜發媸”的團隊從創始人徐妍一人變成了幾十人,目前固定的欄目有《穿衣指南》《美妝護理種草》《直男改造》《徐老師突襲》《徐老師在現場》《求打分》等,幾乎涵蓋了時尚的各個方面,以徐老師為核心,不同欄目百花齊放。
在欄目文章的開頭,會有“大家好,歡迎來到XX欄目的XX期現場”的開場白,固定的欄目名稱、主持人、內容、用戶等元素滿足了一檔電視節目的要求。在精彩內容的吸引下,用戶會逐漸對該公眾號形成“收視習慣”,進而以優質欄目提升用戶對整個品牌的好感度。多元的欄目細化了推送內容,能更加精準地切中目標用戶,充實時尚公眾號的內容,提供更多試錯的機會。主持人之間的不同定位與風格,欄目之間的不同內容與形式,能讓時尚號做得精致立體、有趣多樣,品牌形象更加鮮明。
筆者認為,“深夜發媸”在內容編輯上形成了其自身的風格,一是言簡意賅,文字較少;二是多用表情包和二次加工圖像;三是亮眼的顏色搭配;四是超鏈接的使用。
在文字處理上,“深夜發媸”文字向來較少,合理的字體顏色、字間距、行間距和留白讓用戶在手機這塊小屏幕上閱讀起來輕松、愉悅。在圖像的處理上,“深夜發媸”常常對圖片進行二次加工,如在《直男生存指南|再送我這些口紅,直接分手!!》這篇文章中,它不是簡單羅列口紅的照片,而是將口紅的實物圖和嘴唇試色圖左右組合在一起,并在上面標注口紅色號和價格,圖片經處理后,信息豐富、風格統一,用戶觀感良好。另外,表情包的使用也是其一大特色。傳播學研究學者多麗絲·格雷伯提出:“我們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號傳遞的抽象意義,已經開始讓位于建立在圖像傳播基礎上的現實與感受。”[2]網上也流行過這樣一句話:“當一輩子的文案,也干不過一個表情包。”因為表情包具有娛樂化、平民化的特征,表意豐富生動,它不僅是當代的社交必備,也是不少新媒體運營者的利器。“深夜發媸”利用表情包活躍氣氛,為文字增添可讀性,作者甚至把自己的形象做成表情包,更加親切有趣。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色彩聯想和色彩心理。在色彩的搭配上,“深夜發媸”立足時尚號的定位,顏色明快、時尚、有活力,配色和諧舒適,適合年輕女性。除此以外,超鏈接的使用也是“深夜發媸”的一大特色。超鏈接被視為新媒體的重要特征,是新媒體信息交互的基本方式。“深夜發媸”常在文章中提及相關內容時使用超鏈接,讀者可以輕松跳轉閱讀,它不僅拓展了信息網絡空間,使信息容量無限擴大,同時實現了信息的延展性閱讀,豐富和發展了信息內容,使信息內容更加深入,信息結構更具層次化。[3]“深夜發媸”使用這種方式整合信息,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讓對某一話題感興趣的用戶產生探索的欲望,通過超鏈接持續不斷地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深化對該品牌的認知,形成品牌印象。
與傳統媒體線性、單向的傳播方式不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最大特點在于互動性,公眾號把握好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就能吸粉、固粉。
“深夜發媸”在欄目設置上結合UGC(用戶原創內容)模式,為用戶自我表達和反映利益訴求提供可能性。在《求打分》這檔欄目中,用戶可以填寫報名表,提供自己的基本資料和對自己形象的簡介以及訴說困惑,最后由平臺推送展示讓網友來打分。對于報名者來說,由于自己是從萬千個報名者中挑選出來的,因而會產生參與感和滿足感,從而增加對媒介品牌的情感。注重互動的“深夜發媸”在文章末尾基本上都會有一個《深夜互動》的板塊,以問句的方式拋出與當期內容相關的話題,用戶可以在留言區中參與互動,給出答案。除此以外,有人是對文章內容發表看法,還有人會直接提出自己今后想看的內容,運營者也會及時回復,評論區也成了公眾號的一大看點。
“深夜發媸”的徐老師還把粉絲稱為“水晶”,做抽獎發放福利,把用戶變成粉絲,把粉絲變成朋友,大大提高了用戶黏度和歸屬感。互聯網革命的思考者克萊·舍基提出“濕世界”理論,認為“由于社會性的軟件,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人情味,變得黏性,濕乎乎的存在”。在互聯網時代,如果受眾和媒體也充滿人情味,那么他們之間的黏性就會增加。[4]
“深夜發媸”不局限于微信公眾號,還在積極擴寬品牌延伸,不光和各類名品跨界合作,如紅極一時的喜茶等等,在合作中傳播了有趣、時尚的品牌調性。鳳凰衛視提出“三名主義”,即名主播、名記者、名評論員,把他們作為媒體品牌的副品牌來經營,是對媒體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的再延伸與再發展。[5]“深夜發媸”也在發掘旗下員工的個人特色,積極打造自己品牌的明星,除徐老師本人外,如深夜種草的翠花,其小紅書上的粉絲數已突破50萬。
目前,“深夜發媸”的公眾號矩陣已經形成,涵蓋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美妝個護類目的頭部賬號“深夜種草”“口紅阿姨”,女性時尚裝扮類的“OtherFashion”,包包資訊類的“不買包會死”。WeMedia和TalkingData移動數據研究中心《2016自媒體行業洞察報告》顯示,自媒體行業正在向以社交為核心多元載體的富媒體時代邁進,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媒介對不同感官起作用,涵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富媒體無疑是對人體感官的進一步延伸。目前,媒介的競爭實則是注意力的競爭,面對微信打開率下降,“深夜發媸”為了搶占下一個風口,將傳播渠道拓展到微博、b站、美拍、秒拍、小紅書等平臺,并根據傳播平臺的特性調整傳播策略。以微博為例,“深夜發媸”放棄做以往最擅長的圖文內容,專注打造時下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在微博做視頻節目的分發,根據平臺定制化生產內容,并非單純分發“深夜發媸”的內容。
[1]張云,王剛.品類戰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14.
[2]官建文.表情包流行對媒體表達方式的影響[J].新聞與寫作,2017(08):72-73.
[3]曾敏.新媒體超鏈接的人性化設計[J].工業設計,2017(05):131-133.
[4]翟晨肖.微信公眾號“深夜發媸”的傳播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24):79.
[5]李青芬.品牌策劃與管理[EB/OL]. http://neyan113.blog. 163.com/blog/static/2630656200703141435901/,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