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帆
(廣西藝術學院 影視與傳媒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VR(Virtual Reality)技術又被稱為虛擬現實技術、幻真技術或者人工環境。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極大地提高了人機交互的可能性。作為新興技術,VR技術在游戲、娛樂和信息交流等方面有很好的發展。VR技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新聞報道的方式,但VR技術的發展還不是十分成熟,因此討論VR技術在娛樂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會使其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實現可能。
VR技術是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通過三維建模建立一個盡可能真實的虛擬世界,再通過體感頭戴式設備、手持設備、外接設備等多種交互設備,觸發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甚至是嗅覺等各個方面的感官,使體驗者獲得近乎真實世界的體驗,這種“強浸入式交互體驗”是VR技術的核心目標所在。
2014年,Facebook以20億收購了美國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后,世界商業巨頭媒體公司、科技公司紛紛加入對VR技術的研究,大幅度推動了VR技術的發展。2016年3月,暴風魔鏡聯合國家廣告研究院、知萌咨詢機構發布的《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稱,[1]VR潛在用戶規模2.86億,而在VR的實際用戶中,38.9%的VR重度用戶與31.8%的淺度用戶表示了對VR新聞行業的興趣,2016年也被稱為“VR元年”。2017年7月修訂的《2018—2022年虛擬現實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VR、VR投資規模持續上漲,達到近30億美元,同比2016年上升了12%。雖然2017年初,VR市場進入了冷靜期,發展緩慢,但是在2017年末,通過科技發展和技術改良,VR市場出現回溫現象。
國內的VR發展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淘寶在2016年末提出了淘寶buy+的VR淘寶購物平臺;HTC在2018年CES上發布了無線適配器;聯想也將VR的體感設備升級成了傾斜、蹲起、閃躲等動作;購物商場中也出現了VR游戲的用戶體驗中心,但是由于體驗費用相對昂貴,用戶的體驗率不容樂觀。家庭佩戴式的VR設備使用人數呈上升趨勢,但總體來說上升較為緩慢。
VR技術從20世紀末發展至今,經歷了爆發期,冷靜期和恢復期,如今的VR技術的成本仍然很高。從報道方式來看,每條VR新聞的制作都有煩瑣的工序,剪輯難度和制作周期都會變長,即使現在已經出現了VR的直播新聞,但是也需要支出高昂的成本,一條VR新聞可能會編輯3個月的時間、花費上萬元。[2]所以VR新聞在現今技術的支持下,難以實現常態化的生產模式。而且VR新聞因為制作周期的增長也會影響其時效性。從VR設備來看,現在普通市面上的VR設備如小米pimax小派4kVR設備要1500元左右,稍微高端的設備要5000元左右,但VR新聞的制作煩瑣,VR游戲的成本更高,游戲種類少,因此VR設備普及率并不高。從佩戴的舒適程度來看,VR現在的多數為頭戴設備,較輕的VR頭戴設備重達400克左右,長期佩戴并不是十分舒適便捷。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購買了VR設備的用戶僅僅只有237萬,普及率不高很大程度也制約了VR新聞的發展。
“沉浸式”體驗是VR新聞的特點和優點,受眾在觀看VR新聞時增強了其參與性和互動性,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雖然如今的VR技術仍不是很成熟,不管是頭戴式設備還是體感設備,主要停留在視覺、聽覺和簡單的震動,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完全“沉浸”。即使是這樣,VR新聞對受眾的操縱性和欺騙性比傳統新聞大大增強,受眾從接收者甚至可以轉變為事件的參與者或者見證者,受眾辨別新聞真偽的能力下降,相信“眼見為實”,而且由于VR新聞制作的相對技術壟斷,又缺少新聞把關人,所以應該辯證地看待娛樂新聞的“沉浸式”體驗。這既是VR娛樂新聞的優點和特點,也是VR娛樂新聞報道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注意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新聞選擇。
娛樂新聞是眾多新聞種類中的一種,隨著中國新聞業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人們越來越需要貼近生活的新聞形式的出現,解決了人們對大眾通俗文化的需求。但娛樂新聞從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開始發展至今,存在著許多倫理問題,如侵犯了明星的隱私權、“狗仔隊”的低俗報道、“標題黨”的誤導大眾現象、為了追求關注而歪曲事實的報道。[3]娛樂新聞從“文化”越來越走向了“低俗”,總體原因是缺少娛樂新聞的把關人,娛樂新聞記者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意識缺失,還有受眾的窺探欲急切需要被滿足。VR技術由于是對現實的模擬,所以應用到娛樂新聞中更加應該注意新聞倫理,在VR娛樂新聞制作中注意報道的尺度,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報道原則,堅持報道相對高雅的娛樂新聞,而非傳播低俗文化,如頒獎典禮、演唱會以及他新聞類型的娛樂性報道等,都可以通過VR技術再現現實場景。
2013年,美國最大的報業集團——甘內特報業集團旗下的得梅因紀事報打造了首個解釋性新聞項目“Harvest of Change”,在項目中運用了VR技術,標志著VR技術在新聞業的開端。2015年,VR新聞報道的第一次正式嘗試是紐約時報,該報推出了“NYT VR”虛擬現實APP,并為消費者免費提供了100多萬個VR眼鏡,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新聞場景模擬成現實場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模擬,使用戶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現場感。[4]而我國VR新聞在同年起步,人民日報制作了“9.3”大閱兵VR全景視頻,新華社制作了《帶你“親臨”深圳滑坡救援現場》的VR+新聞。后來央視又有體壇風云的VR全景直播,以及天宮二號的發射現場直播。2018年英特爾公司宣布將對韓國平昌冬奧會進行全程的VR直播,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VR直播。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會更加普及。
2018年4月上映了一部由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成功超越《美國隊長3》,成為中國最賣座的十大美國電影之一,該科幻電影展現了對2045年的VR技術和人類現狀的想象,而電影除了斬獲12億美元的票房外,也從側面表現了大眾對VR技術的認可和期待,以及VR技術在娛樂游戲中應用的發展可能性。由于VR技術仍存在弊端,所以VR技術與娛樂新聞報道的結合,會有更大的可能性。
彭祝斌和李成家將娛樂新聞重新定義:“新聞媒介對新近發生的或者正在發生的娛樂性事實的報道?!盵5]而筆者認為娛樂新聞接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能被大眾娛樂所接受,包含影、視、歌、游戲等娛樂項目。由于娛樂新聞的大眾化和娛樂性的特點,VR技術在娛樂新聞中的應用會提高再現感和娛樂化特點,如奧斯卡頒獎典禮,不是人人都能去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現場,但利用VR技術就可以加強用戶的沉浸式體驗,使報道的互動感更強。娛樂新聞具有娛樂性,而且對于時效性和真實性的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對VR技術的技術要求不高,也適應VR技術的發展現狀。因此VR技術與娛樂新聞報道的有機結合十分可觀。
近兩年,VR技術發展迅速,無論是從硬件設備還是從軟件程序來看,都有了飛躍式的進步,VR技術與新聞媒體行業的有機結合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VR新聞的高度沉浸式體驗,會使受眾更容易相信“眼見為實”,VR新聞的制作仍存在監管不嚴、缺乏真實性等問題,VR新聞在各種新聞類型的應用中應該持謹慎態度。而娛樂新聞的娛樂性以及對時效性的要求相對較低,VR技術與娛樂新聞的結合就更容易操作。因此VR技術與娛樂新聞的有效結合,不僅能推動VR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能提高娛樂新聞的娛樂性,但在VR娛樂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新聞倫理和新聞選擇,避免娛樂新聞報道的低俗化。
[1]中國VR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DB/OL].今日頭條,2017-02-01.
[2]劉迪. VR技術下未來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6(15):362.
[3]趙祎璠.娛樂新聞傳播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6.
[4]梁宸.淺析VR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J].傳播創新研究,2017(6):35.
[5]彭祝斌,李成家.關于娛樂新聞定義的新思考[J].新聞知識,200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