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慧+任奎艷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使用移動設備和傳統課堂教師授課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即混合式學習模式(blended learning)。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起源于企業自發地讓員工帶筆記本,并且連接到公司網絡進行辦公。本文選取并著重研究了BYOD這種較具代表性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側重于研究在教育方面,師生自帶移動智能設備進入課堂,展開混合模式學習的情況。全文圍繞混合學習模式,闡述BYOD的應用現狀和對其框架進行介紹,并對其優勢和國內外應用程度進行分析,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以及對部分教師的訪談內容,對如何解決當前應用BYOD所出現的問題和如何推廣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BYOD 混合式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016-02
一、BYOD國內外應用現狀
2010年以來,美國的中小學開始提倡和鼓勵學校師生“自帶設備”,最大效用化利用教學資源和學校網絡設施;一年后,一項對荷蘭大學學生擁有移動智能設備情況的調查研究表明,96%的學生至少擁有一臺智能設備。近年來,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倫敦大學、密蘇里科技大學、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斯克蘭頓大學等開展了BYOD的教學應用活動,充分利用師生擁有的自帶設備開展教學。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啟用了BYOD項目。
國內也同樣積極地對新型的混合模式學習進行應用和推廣,其中,在一些高校中表現明顯。2013年5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宣布加盟edX;10月海峽兩岸5所交通大學共同推出“育網開放教育平臺(ewant)”。
相比國外,國內對于混合學習模式研究相對較少,對自帶設備應用教學的可行性還存在較大爭議,但2015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及高等教育版中均指出,“學生自帶設備進入課堂可在未來一年內被廣泛采用。隨著APP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自帶設備將成為廣受歡迎的教學學習工具。”可見,以BYOD為代表的混合學習模式將成為教育學習模式的改變和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二、BYOD框架歸納及優勢分析
隨著混合學習模式不斷推廣,應用范圍擴大,許多師生在日常課堂活動中,應用如Ipad、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終端進行課堂上的授課、學習和交流。圖1是BYOD的基本框架圖,通過對BYOD框架的梳理,可以發現,其在課堂中與傳統模式相結合的應用具有優勢:
(1)使師生間深入了解,最大化提高課堂效率。傳統教學模式下,每節課對學生提問時間及提問學生數量有明顯的限制。但BYOD的應用可使教師在規定時間內獲取所有學生的答案,短時高效。教師對學生答案信息予以整合,進行分析,了解學生需求,清晰教學方向,最大化提高課堂效率。
(2)豐富課堂內容,轉變學習方式。師生借助網絡可增加課堂活動,如進行匿名意見反饋,頭腦風暴,隨機投票等。這些活動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并從之前傳統模式學習中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單向傳輸與身份的雙重受限的現狀。
(3)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相整合。BYOD不僅將師生在課上緊密聯系結合在一起,也將這種交流互動延伸到課下,教師將課上內容板書與課后作業通過智能終端進行發布;學生予以接收,在網絡上進行作答,隨時提出疑問。同時借助網絡,教師可發布分享大量學習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BYOD將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自然結合。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教師訪談等調查方法。其中調查問卷以網絡鏈接形式進行發放,以高校大學生為調查主體,共收到147份問卷。抽查的學生對象主要為沈北大學城幾所高校的學生,涵蓋大一到大四,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在調查的專業上多種多樣,兼顧較為全面。此次調查問卷將使用過和未使用過混合學習模式的學生針對不同情況予以分題作答,更為具體、客觀和全面。
調查數據顯示,有97.96%的學生表示經常使用電子移動設備,每天所使用移動設備時常也多在6~8小時,并且89.12%的學生表示自己的手機中裝有學習軟件,可見移動設備和網絡已經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有意無意地應用智能設備進行學習。在裝有學習軟件的學生中有56.48%的學生認為學習軟件對自己的學習有所幫助。
在之后的幾個問題的結果中發現了BYOD的部分可行性條件:
1.學生可以接受混合模式的新型學習模式
調查數據顯示,應用過和未應用過混合模式學習的學生幾乎持平;在未應用過的學生中有42.47%很感興趣,43.84%表示還可以,是能夠接受的。因此可以推斷出學生是能夠應用BYOD這種混合式模式進行學習的,學生的觀念和想法并不能夠阻礙混合學習模式的進行與發展。
2.學生移動設備流量充足,可彌補學校網絡建設的不足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存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本次所調查的幾所高校也不例外,但有近99.6%的學生表示在學校多數應用移動網絡,并且校園流量套餐辦理方便,價格實惠,可以接受。多數情況下,是使用流量進行上網等之類的活動。因此,在課堂上使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并不會給學生造成壓力或面臨缺少流量等問題。
3.教師們正在積極嘗試進行課堂改革
在前后采訪了幾個沈陽師范大學擁有混合模式教學經驗的老師,根據老師的回答發現,教師對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入課堂的做法確實存在顧慮。但利弊衡量,認為可以進行嘗試,但要使用一些措施,如講授部分課程后用電子設備進行在線考試,隨機提問;制定規則,約束學生行為。
其中一名英語教師,長期使用名為藍墨云班課的APP學習軟件。在課堂使用此軟件,進行簽到,回答問題,闡述觀點,匿名投票,發布分享大量資源,最后進行課上小考。在對所教的100多名學生進行一年的觀察后發現,學生在進行BYOD模式學習后,出勤率、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度都明顯提升。如圖2所示藍墨云班課只是一個例子,但卻也可以發現這種軟件所代表的混合模式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成效的。endprint
四、BYOD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BYOD雖然較傳統學習模式有較大的優勢,也被《地平線報告》預測“將成為未來最受歡迎的教育模式”,但目前仍未大范圍推廣,對其可行性存在疑慮和質疑。在研究過程中找出了幾個可以解決BYOD目前問題的策略。
1.學生方面
學生在單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環境下學習時間較長,因此在思想上傾向于教師單方面的輸入模式。加之學校對學生攜帶手機的限制,使學生一時難以適應使用電子設備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另外,家長、教師對學生的自律性的質疑也是BYOD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建立在課堂上使用移動電子設備的相關機制。并可定期考核和隨機提問。 并從學生內在入手培養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學習的興趣,將生活情景和學習情境相融合,使學生自然愉快地使用電子設備進行學習。
2.教師方面
習慣于傳統模式授課的教師一時難以接受和較為靈活地應用新型模式進行授課。基于這種情況,學校可安排使用過和未使用過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師們進行討論,比較教學效果。邀請經驗豐富的校內校外教師傳授經驗,并實踐展示混合模式課堂。
3.學校方面
學校可先建立試點,總結經驗,而后推廣。對于安全和管理問題,學校可以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入手,對混合模式下的網絡安全給予保障。建立統一的網絡系統,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消除對網絡安全隱患以及管理不便問題的顧慮。
參考文獻:
[1]黃德群,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3):64-70.
[2]馬燕,鄧巧妹,郝明軍.BYOD引領的教學模式變革 你準備好了嗎?[J].數字教育,2016,2(5):1-6.
[3]汪麗,潘建斌,馮虎元.基于BYOD的高效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39-45.
[4]趙慧臣,杜振良.混合學習理念下“自帶設備”(BYOD)教學應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126-131.
[5]張利兵,Blended Learning理論研究及其支持系統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2005.
[6]周麗,馮建平.新媒體語境下自帶設備(BYOD)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3):64-67.
[7]莊曉敏,陳紅.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教學模式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9,11(2):212-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