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臘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南川初級中學)
1.老師不重視
學生的學習是為了考試,老師的教學是為了升學率,所以為了完成任務,提高升學率,初中語文老師教學的核心是中考,初中語文教學的指揮棒是中考。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中考而進行,初中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口頭交際訓練不重視,甚至一個學期結束了從來都沒有什么口頭交際訓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幾乎很難找到有專門訓練口頭交際能力的單元或者訓練專題。再說中考也不作為重點來進行檢測,所以初中語文老師不重視口頭交際訓練。
2.訓練次數少
現在的初中學生都膽大,但一旦老師要他們回答問題,或者做口頭交際訓練他們就沉默是金。如老師在講授完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后,讓學生來回答朱自清先生在《春》這篇文章中一共為我們勾勒出哪幾幅春天圖畫。本來老師就講過了,而且大部分學生也都理解了,但是如果老師請比較內向或者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來回答問題,這些學生有些是不認真聽課可能回答不了老師的問題,而有些學生明明知道答案在老師單獨向他們提問時就是閉口不言。久而久之老師拿他們沒有辦法,干脆在上課時不請這些學生回答問題,而這些學生也就沒有了課堂訓練口頭交際的機會。
現階段很多初中語文老師上課都運用多媒體進行,老師對著課件講解,講解后學生再做練習,這種有規律的循環根本就不需要學生來回答問題,學生口頭交際訓練的機會也大大減少。
口頭交際能力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口頭交際訓練。
1.課前三分鐘訓練
初中一堂課45分鐘,如果老師在這45分鐘里都爭分奪秒地傳授知識,學生不一定能堅持45分鐘都進行學習。語文老師在上課前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發言。發言內容可以是老師既定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選擇發言內容。只要學生發言了,在發言后老師就要做出及時點評,當然教師的點評要以表揚為主,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都會得到提高,這種課前三分鐘口頭交際訓練的效果到目前為止非常好。有了這種訓練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就不會害怕當眾發言,不會害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2.課堂隨機應答
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還可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隨機應答。如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行》這篇文章后,老師可以設置這么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進行口頭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和朋友相處?”每個學生都有朋友,他們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總會有得有失。當他們得到朋友,他們是怎么和朋友相處。因為是談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感受,學生發言時也能暢所欲言。學生會根據課文來談,因為自己講誠信而一直得到朋友的認可;有的學生根據陳太丘朋友的行為來談,因為自己失信于朋友而導致朋友和他疏遠;有的學生還談到了守時的重要性……無論學生的答案如何,只要他們發言了,久而久之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3.設置情境訓練
有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口頭交際訓練,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情境進行訓練。如在學習《再塑生命的人》這一篇文章之前,老師可以抽部分學生進行情境訓練。老師讓學生蒙上眼睛,然后從教室后面慢慢往講臺方向走,或者向一個同學走去。學生完成這些動作后,老師請學生談感受。因為是學生自己在既定的情境下所做的動作,所以他們談感受非常貼切,而且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說一開始因為熟悉路線所以走起來比較快,而且也踏實,但是在慢慢前進的過程中,因為怕撞到課桌椅,而且不知道還有多遠能夠到達講臺處,所以慢慢地放慢了速度,到最后不管到沒到講臺處,學生因為害怕就會停止不前。有的學生會說他們在走向某個同學時比較害怕,他們怕同學會制造障礙物而導致自己摔倒。只要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了,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就得到了訓練。而且有了這個情境,學生在學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再塑生命的人》就能很快進入狀態,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一個盲人是如何打開智慧之門為我們送來精神食糧的。
初中語文教學是整個初中教學的重點。無論是平時課時安排,還是學期考試,甚至是中考,都比較偏向于語文。語文畢竟是我國燦爛文明的載體,作為中國人要學好漢語,所以所有的教學階段對語文都非常重視。而且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口頭交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