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英
(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六中學)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應該從“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轉變,實現學生主動、全面、健康地發展。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彰顯和學生能力的建構,亟待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加強生本理念已經成為初中語文學科發展的必然。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智力上的空虛以及缺乏精神財富儲備是教師面臨的最大危險。因此,教師的語文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質量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幫助學生上好語文課,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博覽群書、博學強記,竭盡所能去閱讀與語文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知識,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學習。顯然,如果教師不具備這一點,語文課堂就會缺乏科學性、生動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就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就不能及時予以解答或解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挫。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鉆研語文學科的深度,還要不斷拓展其寬度,要積極參加學科研討和教研活動,與相關教師和學者研討切磋,及時掌握學術動向。唯有如此,才能及時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總之,傳道者必須要聞道在先,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為生本教育課堂的構建提供支持。
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逐步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獨占課堂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隨之而來的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想法,以獨立和發展的思想對待每一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改革現行的教學內容、模式和方法,為學生通過實踐與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創造機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新知,培養創新意識。
例如,筆者在講授《五柳先生傳》一文時,讓學生在上課之前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尋找讀書、飲酒、寫作特色等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堂探究的話題,對學生尋找不全面的地方,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或補充。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了課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彰顯出生本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優化教學方法,以彰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敢于思考和創新,大膽表達見解和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語文學科和學生的具體特點,采用多種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師生互動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對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畫面感較強的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說,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授魯迅的《風箏》一文時,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根據學生的發言內容調整自己的節奏,彰顯教育者的教學機智。在理解作者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憂慮時,教師可以采取切換角度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小兄弟聽‘我’講當年的故事時,他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對此大家有何看法。”隨后將這一問題交由學生討論,然后經過教師的總結得出答案。顯然,依靠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沉悶,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中來。
初中生正處于心智發育的關鍵時期,受年齡和性格的影響,一般比較敏感和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合適的評價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又不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評價的重心是知識掌握的程度和考試分數的高低。然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評價需要削弱其比較功能,而強化診斷和練習功能。教師不能通過頻繁的考試監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是需要了解目前的學習效果和未來學習方向時才進行評價。此外,生本理念下的教學評價體系需要靈活多樣,可以采取口頭、書面或交流展示等多種方式。
[1]韋新麗.初中語文“四環節”教學法:生本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61.
[2]邢麗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6):304.
[3]張自強.初中語文生本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3(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