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軍
(甘肅省會寧縣楊集初級中學)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的形式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如果教師能夠把影視資源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烈一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舉例而言,在進行《皇帝的新裝》課文教學時,如果教師只用語言來描述兩個裁縫是如何哄騙皇帝以及眾大臣的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并不高漲,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搜集一些影視資料中有關《皇帝的新裝》的片段,學生通過影視中人物的對話來了解當時的情境,去揣測為什么皇帝和眾大臣都不敢拆穿這兩個裁縫的謊言,這種形式相對而言就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所謂創建教學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之前通過多媒體來創造出一定的場景,讓學生通過真實的場景來初步了解自己要學習的知識。那么教師如何通過影視資源來創建教學情境呢?我們以《智取生辰綱》的教學來進行舉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播放一段“梁世杰搜刮民脂民膏來給岳父置辦壽禮”的片段,然后再播放一段“晁蓋等人謀劃智取生辰綱劫富濟貧”的片段。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猜一下這堂課主要講的內容,很多學生此時已經明白本節課要講的就是“智取生辰綱”的過程,而且學生此時已經了解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智取生辰綱的原因,他們對課文內容學習的興趣肯定會更濃烈一些。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來創建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我說你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只能通過教師的語言來獲取知識,教學的形式太過單一。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影視資源來豐富教學形式呢?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影視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進行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可以先設置幾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教學視頻,等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去進行課文的閱讀并解決教師留下的幾個問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這種利用影視資源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恰好相符;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來實現翻轉課堂,教師在教學之前把要運用的教學視頻剪輯好并發送到班級的學習空間里再設定幾個與視頻有關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學生要下載并觀看視頻,然后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解決教師留下的問題,等到了課堂上教師再就學生留下的問題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并完成課后練習,這種“課下學習,課上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它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從這兩點來看,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來不斷豐富教學形式。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延伸的過程。那么教師如何利用影視資源來實現語文的擴展實踐呢?我們以《香菱學詩》來進行舉例,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香菱學詩的過程,等課程學習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家之后去看兩集《紅樓夢》,去搞清楚為什么香菱要學詩,香菱最后有沒有成功作出幾首詩,香菱所做的詩黛玉如何評價,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去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擴展總結,加深對《紅樓夢》、對當時社會環境的了解,同時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教師在利用影視資源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不能過分依賴影視資源,很多教師看學生對影視資源的興趣比較濃烈,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就過分依賴影視資源,導致學生把語文課當作了休閑放松課,語文的教學效率也一落千丈,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影視資源的合理運用,不能讓影視資源影響了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其次,教師要對影視資源進行合理剪輯,影視資源并不是為了語文教學而存在的,有時候語文教學可能恰恰需要的是某個影視資源中并沒有連接的兩個部分,所以這時候教師就要對視頻進行合理的剪輯了,這樣既能保證語文教學的進度,又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最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很多學生把觀看影視資料的時間當作放松時間,他們在觀看影視資料時沒有思考有的學生還會伴隨著一些小動作,這對語文的教學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切實讓影視資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影視資源的作用以及應用影視資源輔助教學應該注意的事項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1]陳艷平.郝秀蓮.淺析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14(10).
[2]郭會茹.淺談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2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