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汗古麗·艾麥爾
(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中學)
21世紀隨著新教育形勢下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推進,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漸漸成為初中漢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研究主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包含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錫伯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等13個世居民族,在這些民族的學校中,普遍都使用雙語教學,即教學時采取民族語言教學,加授漢語的模式。而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強國策略不斷推進,新疆地區與我國中東部廣大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日漸增加,掌握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更有利于提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群眾的交流能力,促進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想要達到此目的,在九年義務初中階段,就要加強漢語的學習,提升初中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推廣漢語教學,重點是全面覆蓋,不能只關注大中城市。這就需要大量的教師進駐各鄉鎮、各農村的學校,否則提高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沒有具體的人員去基層推進實施。只有教師力量充足、教師經驗豐富,才能將新疆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普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各大高校,現在每年畢業的漢語言類畢業生非常多,且現在就業形式嚴峻,政府可以給予優厚的落地政策,讓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到新疆地區進行執教,保證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對知識感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課文內容,創造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新疆專用)語文八年級課本第三單元中《端午的鴨蛋》,在講課文之前,老師要了解到,我國幅員遼闊,風俗各異,每個地區過端午節的風俗都不一樣,而在新疆的偏遠地區,可能少數民族都沒有過這個節日的習慣,所以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這個節日。
課堂上,老師可以準備幾張端午節風俗的圖片,在課堂上由此引出端午節話題。利用幾分鐘時間,給大家講講其他地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比如湖北武漢的賽龍舟,在寬闊的江面上,五彩繽紛的龍船一字排開,你追我趕地爭奪第一;比如我國江淮地區,在端午節時都張貼鐘馗像驅邪鎮宅。然后再說:“這么重要的節日,當然少不了美食,那在端午節都有什么美食可以吃呢?就讓我們從今天的學習中找到答案吧!”通過引入各地端午風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引出“節日美食”的話題,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認真地學習課文知識。在課堂結尾,老師可以讓學生回答之前的問題,然后引導出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講述家鄉端午節風俗,流露出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念;通過家鄉那枚小小的鴨蛋,讓作者品位出生活的滋味。”通過這樣的教學,提升漢語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更能激發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多說多練,尤其是在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地區,因為本地語言根深蒂固,所以要想將漢語普及,只能從初中課堂開始,抓住機會讓學生多練習,根據課文內容,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對課文進行大聲朗讀,讀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境。
例如:人教版(新疆專用)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中的《濟南的冬天》,課堂上先給大家簡單介紹我國東部平原的氣候情況,并展示符合課文意境的自然圖片,濟南、北京的風景、建筑圖,然后讓學生大聲地朗讀,體會文章的含義: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通過一邊朗讀,一邊展示泉水、小山、窄巷等圖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作者描寫出的那些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通過這樣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新疆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通過因材施教,創造適宜的情景氛圍,能使少數民族學生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更能提升漢語言在當地的普及率,從而提升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阿思義古麗·居曼.新疆地區的雙語教學工作探討[A].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6.
[2]張程.淺談針對少數民族學習者的多媒體漢語教材的研發[J].教育教學論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