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六中學)
所謂“英語教學”,其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獨立閱讀英語書籍的能力和應用英語與人交談的能力,而前者又是后者培養的基礎。實際上,掌握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不僅僅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更是以后學習深造的一個必備技能。通過閱讀,可以獨立接收英語知識,不斷充實自身。因此,教師有效開展英語教學是教師教學中迫在眉睫的事情。但就目前來說,部分教師的實踐成果距離教學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切實提高初中生的英語水平。
為了加強教師的教學素養,學校可以聘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的閱讀教學培訓,讓教師學會高效的教學方法,強化教師的運用意識。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提升自己,堅持每天閱讀英語文章,保持語感,堅持每天完成一兩篇閱讀理解,從中歸納出適合學生的做題方法。此外,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為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運用題海戰術,增加對閱讀課外知識學習的課程安排。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類問題:學生掌握了足夠的語法知識和詞匯量,但卻還是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或做錯題目。這顯然不是他們基本功的問題,而是他們無法理解文章所描述的情景,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學生習慣性地將中式思想帶入到英語閱讀中來,想當然地理解題目,造成了答題上的偏差。因此,教師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復述文章大意,隨后再對文章進行講解,如寫作背景、題材、人文思想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再與學生一同探討題目的設置和答題的方向。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英文報紙進行講解,介紹其排布特點和內容分布,讓學生學會獨立瀏覽和查找信息。
不少學生在閱讀課上認真學習,卻在課下忽視英語閱讀,沒有對課堂學習進行反思,又或者是一味埋頭苦干,使用題海戰術,其實這也是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一種不良習慣。學生沒有進行閱讀反思總結,就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在閱讀時的思維漏洞,長久下來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要想糾正學生這種不良習慣,教師就要不斷進行引導,將反思活動滲透到學生學習中去,通過泛讀和精讀的結合使學生提高自身閱讀水平。其中,泛讀是指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英語報》《西方世界》等,讓學生深入接觸到西方文化,同時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量,增強其獲取知識的思維能力。而精讀是指教師通過賞析一篇文章,包括挖掘文章內涵、作者意圖和文章排布等,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而掌握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閱讀教學中還存在的一大困境是教師教學設計缺乏合理性,使教學效果下滑。學習語言本來就存在枯燥性,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耐心,在閱讀上更是需要學生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去看文章。因此,學生容易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負面情緒,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更加劇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開展活動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在閱讀中使用多次閱讀的方式,通過朗讀、精讀、對話等方式對文章進行多次解讀,這種師生互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
教師在實踐英語閱讀有效開展的教學中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從多方面有效開展閱讀教學。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利用學校資源,包括利用圖書館資源查找閱讀資料;利用人才資源,加入英語閱讀研究的學科小組,與其余教師一同探討閱讀教學的高效性等。二是利用社會資源,主要有利用比賽資源,鼓勵學生參加讀后感大賽,讓學生讀而有感、有感而讀;運用網絡資源,組織學生觀看英語視頻,感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這樣通過課內課外的結合,讓學生有充裕時間和機會去進行英語閱讀,切實提升初中生的英語綜合水平。
總之,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不止一種。因此,想要完全解決這些問題也并非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教師在探索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教師自身而言,要提高自身教學素質,豐富教學方式;在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補充背景、精泛結合和開展游戲等多方式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資源,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幫助切實提高初中生英語水平。
[1]李國芹.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英語教師,2016,16(9):83-85.
[2]李明遠,彭華清.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