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僑柳
(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落實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影響因素,要想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得到理想的成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必須按照積極的方法來應對。班班通的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不足的問題,加強師生交流,促使地理課堂的氣氛表現更加活躍。
高中教育體系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很多學生想要在今后的學習上獲得較大的突破,必須不斷鞏固自身的成績和能力,尤其是在地理課堂方面,教師要堅持選擇并應用可靠性的教學手段來完成,避免學生出現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學習習慣。從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對知識的傳授,還是停留在個人的經驗層面上,并且對于應試教育的依賴性是比較高的。高中階段的知識學習雖然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對于學生的今后發展而言,他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完全限定在考試層面,只會導致高中生出現機械性學習、機械性記憶的情況,這對他們的綜合成長、進步,肯定無法獲得理想效果,甚至會產生非常不好的作用。第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缺少資源的整合利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認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必須要將多方面的資源協調規劃、分析,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成績。可是很多教師在該方面不是很理解,因此操作的效果有待提升。
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本身而言,其之所以在現階段的教育上未能獲得良好的成績,與其自身的教學模式問題積累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很多教師雖然在出發點方面是好的,但是對于教學手段的應用還停留在簡單的層次上,想要一次性讓學生全部理解,僅僅追求短期課堂教學,難以幫助學生獲得持續性的成長。班班通的提出和踐行,能夠打破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努力營造出和諧、高效的教學環境。如在對地理必修2第5章《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時,可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班班通”設備的同時結合日常生活搜集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這樣的教學環境是和諧的課堂環境,也是高效的課堂環境,學生在課堂上身心愉悅,精神狀態良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在班班通方面做出有效的運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一些不良問題就可持續性地改正,推動學生學習的進步。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既往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很多學生都出現了被動學習的情況,即便是在課堂上比較熱烈,但是在后期的復習和課后作業練習上,仍然展現為愁眉苦臉的狀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開展,應該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課堂上充分觀察學生的反饋,從而持續性地改進教學手段。首先,在基礎知識的講解方面,應該觀察學生是否有做筆記的好習慣,是否認真聽講,而后決定對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應用,加強對學生課堂吸引力的提升,促使他們能夠減少開小差、溜號的現象,在多個層面上鞏固自身的學習成績。其次,拓展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要努力觀察班班通的資源整合效果,對于其他班級的講解方式做出良好的借鑒,尤其是在社會時事熱點的結合過程中,應該堅持觀察學生的表情,同時積極地在課堂上進行溝通、探討,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教學手段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對于班班通環境的利用還表現在逐步加強信息技術上。現階段的教育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獲得強化,能夠更好地改善固有教學的隱患,推動學生向前發展。首先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要積極遵循班班通的環境,還要考慮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地理所包含的知識非常廣泛,但不是所有的知識講解都適合應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我們要尋找到適合的切入點,這樣才能在最終的教育效果上得到深入的鞏固和提升。其次,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中心地位充分體現。例如,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也利用信息技術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信息,并在第二天的課程當中開展分享,這樣一來,就能夠在很大層面上,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質量都獲得較大的鞏固,從而在面對今后的任務時,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綜上所述,本文對基于班班通環境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育工作相比以往,的確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各個方面的工作均展現為良性循環。日后,應繼續對班班通環境做出科學的應用,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面設定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從根本上改善傳統教育的不足,加強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出現操之過急的現象,應該讓學生在基礎和拓展兩個方面維持較高的平衡。
參考文獻:
[1]李正超.中小學班班通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4):111-114.
[2]孫海珍.“班班通”給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影響與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0(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