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勇
(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
核心素養的培養蘊含在整個學校教育教學之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文化中。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表現,它是高于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是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具體來說就是,能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地表達的意識與能力。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
在當今教育形勢下教什么?如何教?再次被提出進行研究探討,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史寧中,結合當前的教育現狀提出: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為實現這樣的教育目標,必須研究“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體現與落實”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數學抽象,二是邏輯推理,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知識以外的其他問題,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創設的情境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情境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便于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進而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面對大家展示自己的新思維與新發現,相互交流,從交流中學到新知識,給學生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爆發,讓學生從學習到找到快樂、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感覺。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體系,提出和驗證命題,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養成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和理性精神,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思考并解決問題。
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包含數學建模和直觀想象兩個方面,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建立數與形的聯系,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具體來說就是,圍繞某個具體數學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終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們是高中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建?;顒印焙汀皵祵W探究活動”主要以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以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完成,采用化整為零的策略,循序漸進、逐步進行。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感悟數學與現實之間的關聯,培養與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學會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積累數學實踐經驗,形成數學直覺,培養學生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認識數學建模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會交流與合作,提升數學品質,增強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包含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兩個方面,主要是培養學生表達問題的能力,數學語言分為抽象性數學語言和直觀性數學語言,數學語言可歸結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三類。在運用數學語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了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等。而現實的課堂往往是以做題取代數學學習,這是數學教育中的突出問題,通過做題鞏固學習內容,這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但僅靠做題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學習數學不僅需要理解數學概念、定理、應用,還需要理解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
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提升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適應數字化學習,有效借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數學思維發展,增強基于數據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形成程序化思考問題的品質,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積累依托數據探索事物本質、關聯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數學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的表現有三種:首先是會學習,學生能學習、會學習、善于學習,能主動學習和終生學習。其次是會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知識本身沒有力量,只有被理解、能應用的“活知識”才有力量。最后是能創新,這種創新包括學習方式的創新、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角度的創新。
針對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與落實,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在修訂的過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要深刻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水平劃分,通過校本教研、學習討論、教學實驗、展示交流等途徑,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將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要通過合適的學習任務、學習情景、學習活動的創設,把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滲透,落實在日常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