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勝天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是語言活動的表達形式,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但是就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學方式還是過于單一化,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考,這樣便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不予以指導,對于閱讀方面不能夠引起重視,在對閱讀進行講解的時候,只負責將答案傳遞給學生,以老師的口頭講述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這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粗略探討一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學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語文是各類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最為熟悉和親切的語言,通過語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要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不僅要依靠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態,還主要依賴于老師的文化素養。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老師要采取靈活的教育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閱讀方法去進行閱讀,掌握文章的主旨。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在學生進行精讀的時候,老師要讓他們反復進行閱讀,對關鍵詞、關鍵字要進行重點思考,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略讀是指對文章進行簡單閱讀,這樣的好處是學生接觸的知識面比較廣,速度快,但閱讀不是指簡單的瀏覽,還要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去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比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這篇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大意,并且在閱讀結束之后能夠對我國的建筑有一個基礎理解,而且老師要大膽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對于一些好的詞句,老師要強調讓學生將其重點標注出來,這樣長期下來,他們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考習慣,自然而然他們的閱讀效率和核心素養也會提高了。
對于同一篇閱讀,不同學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這時,老師就不要用固定的條框去圈定他們,要大膽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并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溝通。新課改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感,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此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眼界,老師不要只依賴教材或者習題上的閱讀來對他們教學,要適時地給學生推廣一下各種題材的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祝福》這篇課文之前,老師要給學生提出作者這樣安排情節的意義是什么,與本文內容相似的人物有哪些,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寫魯迅先生想要表達什么等問題,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部分同學對祥林嫂的性格進行分析。性格的形成與舊社會的腐敗是分不開的,比如孔乙己、閏土都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通過這些文章,讓他們對舊社會有一個理解,感受舊社會的冷漠與腐敗,這不但能夠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讓他們領略到閱讀中潛藏著的文學信息以及歷史含義,為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高考的壓力使得他們將升學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無法靜下心來仔細地對文章進行剖析,只是簡單地瀏覽一下全文,有關問題的回答沒有邏輯性和條理性,這也就使得他們的語文素質和核心素養偏低。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給學生設定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根據實際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需求展開一系列活動,比如讀書月活動、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這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質量。如果老師要舉辦“讀書月活動”,那么事先就要對學生進行調查,掌握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喜好,整合他們所感興趣的信息與讀物,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手段,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低則取決于老師。所以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不斷的閱讀中發現語文的奧妙以及魅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5):52-54.
[2]翁紅.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35-36.
[3]高婷婷,韋冬余.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目標與原則[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