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潔
(甘肅省靜寧縣第一中學)
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尤其在貧困地區,信息技術和音像教學資源相對匱乏,閱讀幾乎是學生進行語言輸入的唯一途徑。然而在傳統閱讀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只為尋找事實細節等進行表層閱讀,只重視閱讀文本中的詞匯、語言點的解釋翻譯,忽視語篇結構分析和文章語言深層次理解等問題。因此,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勢在必行。將語篇分析理論引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最佳途徑。
現代語篇分析理論是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語篇分析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是語篇教學。語篇教學,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強調整體性原則,以內容為中心。教師要立足于整篇課文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先分析理解篇章結構,然后分析段落、句子之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思想,并掌握句子和詞匯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側重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
文本特征是語篇的外在形式,文章的標題、圖片、圖表、字體等信息都是語篇的具體體現形式。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完成對語篇的解讀,就必須深入挖掘文本。從文本特征的角度,我們可以很快辨析文章是廣告、新聞報道,還是人物傳記、游記、科普文等。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我們就可以決定突破重難點時應該采用的閱讀策略。
例如,在必修三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到語篇的基本特征是戲劇體裁,因此,教師不僅要啟發學生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戲劇情節的發展,了解英語戲劇的特點和要素。其次,教師給學生提供錄像資料進行學習,讓學生明白如何利用動作和語言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情感狀態及性格特征,達到閱讀課的目的。
語篇作為整體的教學單元,全篇有貫穿始終的主題思想,各個段落的過渡、銜接都是圍繞著這一主題思想展開的。我們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發掘文章中蘊含的線索,進而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選修七的第一單元閱讀文Marty’s story講述了殘疾人馬蒂·菲爾丁因為患了一種至今還無法認識的肌肉疾病,從而身心備受摧殘,但痛苦的磨煉也幫助他變得更加堅強,更好地認識人生,決心要過好人生的每一天。馬蒂·菲爾丁向我們展示了他復雜的情感變化過程:希望破滅后的迷惘、焦慮、恐懼,對同情和理解的渴望,以及自我接受,被人接受后重新燃起的希望和喜悅。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去體會馬蒂·菲爾丁的情感變化。
詞匯的具體含義,要在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中去理解;上下文的銜接過渡,是通過使用恰當的詞匯來實現。
例如,在必修三第四單元課文中,學生對句子The earth became so violent that it was not clear whether the shape would last or not中violent一詞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難,往往會生搬硬套詞匯表中的釋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讀下文,在句子It exploded loudly with fire and rock.They were in time to produce carbon,nitrogen,water vapour and other gases,which were to make the earth’s atmosphere閱讀理解完之后,學生會發現violent一詞的含義是通過exploded loudly with fire and rock形象表達出來的。
在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含義的同時,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在語篇銜接和過渡中所發揮的作用。作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寫作目的,往往會通過詞語應用來實現語篇銜接,喚起讀者共鳴。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始終堅持以篇章為基本單位進行閱讀教學,既要立足于整篇課文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又要引導學生在語篇中學習語言知識。語篇教學可以讓學生最大量地獲取文章所傳遞的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7).
[2]張琳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