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韜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學)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加,而立足實踐、勇于創新就是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顯著特色之一,是培養、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對此,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在教學實踐中全面激發學生創造積極性,將其各方面學習潛能與創新實踐能力全面挖掘發揮出來。
新穎有效的課程導入,不僅能夠在學生學習方面發揮定向作用,也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本節學習目標,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學生接下來參與的學習活動做好知識、心理準備。由此可見,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對學生具體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等方面做出綜合考慮,科學設置情境導入,對此,為了獲得理想的導入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實物、多媒體等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結構與穩定性”的相關內容時,就利用了實驗引入的課程導入方法。在正式授課之前,為每個學習小組提供了三個鐵環、一個不倒翁,讓各小組嚴格按照標準要求來完成各項操作,讓學生在親手實驗操作中發現一系列問題,如,不倒翁為什么不倒?又為什么在給它掛上一定數量的鐵環之后便倒了?而學生在產生這一系列疑問之后,便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一些學習探究活動,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鍛煉、拓展其創新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身邊物品的習慣,并在實踐操作中,將自己的大膽猜想、預測,以及不同見解提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時刻保持積極動腦思考的狀態,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整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全面激發之后,教師還應重視其創造欲望的激發與調動,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在實際授課中,教師要真正樹立“課堂是師生交流、對話以及溝通探究平臺”的理念,也是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知識,自由、自主創造和辯論的重要場所的理念,更要重視自身教育智慧、經驗的有效展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設計,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創造良好條件,適當增加師生、生生互動,以此來引導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學習探究活動中。
比如,某教師在進行結構造型與強度關系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就結合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礦泉水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礦泉水瓶的瓶身上有很多凹陷的橫向紋路?其主要發揮什么作用?有的同學回答是增加摩擦力;也有的同學回答說是為了防滑。但其實增加瓶體強度才是其主要作用。面對這個看似簡單,自己卻沒能回答上來的題目,很多學生都表示非常懊惱,此時,教師應把握好時機,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國內外高中生設計的一系列優秀作品,或者是帶領其參觀本校學生設計的各類技術模型,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通用技術教學活動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創新、實踐素養的提升,也能夠促進通用技術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僅通過課堂教師的教學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還應重視、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科學整合,以此來全面啟迪學生智慧,拓展其創造精神。再加上通用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培養、鍛煉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著實踐操作這一特殊途徑,其優勢作用的發揮是不可忽視的。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除了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之外,還可以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鼓勵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開設興趣小組;帶領學生到其他學校參觀等等。但不論是課內教學,還是課外實踐,在教學培養中,教師都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合作意識與操作能力的培養,并為此不斷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的教學策略,通過不斷學習與積累,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雖然很多教師都逐漸認識到、重視起通用技術課程在培養、拓展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積極作用,也在不斷加強優化探索,但在具體落實中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內容,對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給予足夠重視,積極探索更新穎、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加強創新教育的科學實施,也促進通用技術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1]曾小杰.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中學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7):139.
[2]丁正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2(12):185-186.
[3]高德欣,王逸隆,姜學勤.電工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