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峰
(山西省平遙縣古陶鎮第二初級中學校)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脫離應試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樣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升老師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每一個人自身發展的傾向。學生的對于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最直觀和直接的影響。英語作為非母語,學習起來相對枯燥無味,如果學生能對英語學科內容本身產生學習興趣,就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能通過各種手段教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通過多媒體輔助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學習、感悟、運用、遷移;生詞的記憶背誦是一個枯燥、痛苦的學習環節,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用一些情境設定等,培養學生對單詞拼讀、拼背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主動學習英語的愿望就更容易化為行動。
在英語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老師可以做到: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對英語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有趣的實踐中,把學習和情景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
在英語學習中,信息處理是學生選擇、獲得、運用、擴展信息,形成個人經驗和能力的過程。學生在進行處理、分析信息過程中,老師的指導起一定作用,但個人起決定作用,在自學、自創的過程中掌握運用知識技能。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行為能動性,一方面,學生有了自學的本領,懂得讀什么書、什么資料和怎樣去讀,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有關書籍;另一方面,學生有了依據信息指導自己行動的本領,其學習行動就會更為合理高效。因此,老師應在課內外各種教學活動中廣泛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將課本中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自主自發地進行學習。
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學習過程更依賴于學生個人,因此,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重中之重。老師的指導和監督都只能是一時的,只有學生將自主學習的意識牢記在心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老師應指導學生做好前置性的自主學習及反思,記下個人或小組的自主學習過程以及重點,能做到個人自評、組內互評,這樣在日常學習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后,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我能學好”的堅定信心下,我們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僅要讓學生嘗到甜頭,更要用成功的喜悅不斷激勵他們。課前分幾個層次指導班里不同學習能力的孩子,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他們不僅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務,有的孩子更希望挑戰自己,嘗試著完成最后一個任務,更有的孩子會去把相關的所有有趣的活動都了解透徹。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生就有了課堂發言的素材,都會躍躍欲試。從易到難,肯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總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觀念轉變是先導,讓學生學會利用多種媒體自主學習是前提,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是保證,嚴把形成性考核關,確保教學質量,重視組織小組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培養,促進學生加強學習自主性。唯有此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1]孟兆山.轉變學習方式的三個誤區分析[J].湖南教育,2004(15).
[2]吳偉立.關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地探究[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1).
[3]劉艷平,艾慶華,王猛.個性化教學組織形式中的小組學習類型[J].中國教育學刊,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