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彥奇
(廣東省惠州市華羅庚中學)
我國自實行新課改開始,教育行業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課堂教學形式得到很大的改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培養研究。故而,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摒棄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以自主學習精神提高學習質量和教學效率。主要介紹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措施。本文將圍繞從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通常是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小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物理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將學習目標定位的稍高,而物理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將學習目標定位的稍低一些,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并懂得簡單地使用即可。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物理學習情況,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例如,學習“電場強度”知識時,物理學習能力普通的學生,學習目標可以明確為順利解答課后習題;而學習能力較強且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根據課后習題延伸物理知識,拓展物理知識面,利用電場強度知識進行小實驗,深入了解電場強度大小對生活的影響,進而在日后的使用中利用對電場強度的了解創新發明,改變生活。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會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主動進行學習,并在長期的主動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精神,而學生則會受到自主學習精神的影響,學習更加深奧的知識。
理念1:增加直觀性教學
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需要教師將知識進行轉化,變為直觀的現象,運用直觀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主要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轉化。
首先,生活實例與圖片展示相結合。拿“曲線運動”舉例,本節課的重難點為曲線運動方向、物體做直線運動條件等。以學生舉出的生活實例,用圖片更直觀地展示出曲線運動。其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繼續以“曲線運動”為例,可以嘗試向學生提問:“若在前進方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如何?”“若在側向施加外力,運動如何變化?”或者,借助簡單的實驗儀器,比如:鋼珠在磁鐵的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再引導學生對這些直觀的教學案例進行總結,并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上去分析曲線運動,從而達到鞏固學生知識的目的。
理念2: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
高中物理教學中只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需求,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安排學生動手實驗,親自體會物理現象,進而對物理知識的了解更加詳細,感悟更深。例如:結合粵教版“電磁感應”開展物理實驗,要求學生按照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進行實驗,教師則從旁指導,主要幫助學生規范實驗操作,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難題。利用手搖發電機,邀請學生搖動發動桿,觀察電表指針情況。同時還可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磁生電的條件,進一步了解電和磁之間的相互關系。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自己動手實驗的樂趣,且對物理知識了解得更為透徹,為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奠定基礎。
課程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知識的結束,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總結,總結學習過程、總結知識特點、總結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鼓勵學生敢于且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只有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通過與學生、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豐富自身的知識,并在向他人學習的同時,了解到其他獲取知識的渠道,從而通過自主學習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識體系。此外,善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建立在敢于表達的基礎之上,學生只有敢于表達才能逐漸善于表達。表達自身對知識的想法,是由于自身對知識產生質疑,且自身的知識含量和學習能力不足以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教師則可以利用學生對知識的疑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促使學生利用自身的能力解決自己的疑問。
總之,課前引導明確自身學習目標,課堂中增加直觀性教學、結合理論與實踐,課后引導學生學會總結。這是高中物理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主要措施,并將其落實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物理知識更多地與生活中的現象存在緊密聯系,需要教師因其對物理知識的重視,進而提升物理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總結等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主要措施,并將其落實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物理知識更多地與生活中的現象存在緊密聯系,需要教師因其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重視,進而提升物理教學效果。
[1]郭建考.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5(3):164.
[2]舒倫.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式學習[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148.
[3]王加福.高中物理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