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旭梅
(山西省平遙縣第三中學校)
在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必須要打破傳統教學,針對教學實況開展情感教育,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激情,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觀察力。許多高中美術教師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情感因素,但是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還需要結合美術教學特征探索情感教育的開展。
通過情感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激情,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總體而言,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首先,開展情感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用內心去感知美,能夠加深學生對繪畫理念的認知。通過觀察與體驗讓學生能夠感知美好的事物,不僅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其次,在開展情感教育中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直接影響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欣賞美術與對美好事物的興趣。而且多元化教學手段,比如漫畫比賽、畫報展覽等,能夠刺激學生表現的欲望,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還培養了自身的審美能力。
情感教育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力,擺脫約束,天馬行空,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在情感教育中,建立良好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敢想、會想,從而擺脫思維枷鎖大膽創造,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與想象力。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合理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美術創作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自身教學體會,談談如何開展情感教育。
在美術教學中,高中教師要提高教學效果,要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與審美能力,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要構建高中生情感效應。首先,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及豐富的內容,充分發揮美術課的魅力,在美術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其次,高中美術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想象美術作品,通過對作品的比較、感悟、分析與思考,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從而逐漸提高美術創作能力。最后,高中美術教學應多開展寫生學習,讓學生與生活、自然直接接觸,積極參與到美術體驗中,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自然中,從而體會藝術美,激發高中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有一些高中生學習美術知識時,思想上存在誤區,認為美術知識屬于一種較為深奧的藝術行為,自己不是學習美術的料,也不可能達到那種高層次境界。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無論哪種美術行為,最初均從生活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情感教育是培養學生美術能力的第一步。在美術教學中,應該將美術融入學生生活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美。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繪畫教學時,不一定教學內容均為植物、山水及人物等各種常規事物,因高中生了解的山水與情感認知并不統一。因此,應該將學生生活中實物作為繪畫內容,比如“生活一角”;此處“一角”即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家庭的角落、臥室,或者更小的范圍,學生床鋪、寫字桌等。通過這種真實的物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存在,這種表現方式分成“真實”與“想象”。真實就是學生眼睛看到的物體,而想象是學生發揮的想象力,通過自己情感需求畫出想象中的床、桌子、房間等,增大繪畫中的自由度,培養學生個性情感。
在美術中,顏色是一個重要元素。因不同學生性格與喜好存在差異,因此在顏色與顏色搭配上必定存在差異。比如有一些學生比較喜歡冷色調,有一些學生喜歡暖色調;有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簡單顏色搭配;有一些喜歡將許多種顏色摻雜到一起。尤其是現代高中生,經常通過網絡與電視觀看各種影視劇與動漫,其內容的特效與服裝色彩均比較豐富。和這些色彩比較,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顏色比較單調,因此應該合理利用顏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在美術創作中,要求學生將情感和顏色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增強視覺的感受,還能夠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例如,畫山水畫時,將河流畫成金黃色,將枯葉畫成紅色。在繪畫動物時,可讓學生著色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依據生物特征染上不同顏色,例如,畫成藍色的馬鬃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個性而又自由地運用各種顏色。通過這種繪畫模式,不僅能夠給學生繪畫時增添許多樂趣,還能夠培養學生運用色彩的個性化。
在實際應用中,美術教學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最終目的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美術教師要依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情感教育,有效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1]靳曉麗.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6(5).
[2]黃虹.芻議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
[3]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
[4]鄒聯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探微[J].學周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