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篤
(甘肅省會寧縣楊集初級中學)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不僅僅滿足于需要一個能夠完成工作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德育素養很高的人。而初中正是各種素養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發展,將對未來工作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當代初中生在不斷充足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培養自己高素質處世的意識和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立于時代的前方,當然素養和精神僅僅依靠個人難以做到完美,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和學校的支持、鼓勵,讓學生學習良好的德育習慣,并將它變為自身的習慣。下面,對于班主任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德育素養教育,我們將進行探究。
初中生年齡畢竟很小,所以大多不具備直接走上社會的能力,因此很多學校就選擇僅僅通過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授課的辦法,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素養教育。譬如教師講授思想政治課程,或者是班主任通過開班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諄諄教導。雖然這些方式都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因為這些形式過于簡單和單一,也很枯燥,并且對于絕大多數初中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天性愛玩并且具有十足的好奇心,學校和老師的這些方法往往不能產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從而引起學生對自身素養教育方面的忽視。這就可以看出通過多種形式舉行活動來傳播高素養重要性的必要。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班級德育素養演講比賽,通過學生自己的準備,使他們認識到德育素養的重要性;可以組織班級作文比賽,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德育的認識;班主任也可以充分發揮民主,通過征集學生對德育的多種意見,使自己的教育效果不斷完善。
人們對于優秀的事物,總會不懈地追求。初中生也是人,他們自然也是這樣。向優秀的人看齊,是我們自古以來就具有的品質。教師不斷地褒獎素養優秀的學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可學習的對象。學生就會效仿優秀學生的行為,效仿得多了,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成為自身的習慣。而我們加強學生的德育素養,初衷便是使他們將德育素養養成自己的習慣,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發展,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德育素養也能體現在行為上,若行為有差錯,自然德育素養也得不了滿分。初中生年齡尚小,都是未成年人,三觀并未成熟,而且又處在叛逆的年齡,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因此難免會染上一些不良習慣。而班主任是他們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人,因此應該多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果知道他們有不良的行為形成,應該及時進行糾正,使學生及時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的不恰當性,調節自身的行為,以便提高自己的德育素養。
初中生年齡尚小,認識尚淺,對社會的很多事情并沒有深入了解,因此做出可得稱上“幼稚”的行為也就不足為過。這就要求班主任及時加強學生的縱深教育,僅僅通過書本上知識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社會上真實的事件、真實的情感不斷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實際了解社會所需要人才的真正模樣,因此也就可以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對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及時做出判斷。見識遠了,認識自然就深了,學生自然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因此他們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自己的德育素養,而無需完全通過枯燥繁瑣的教育課堂去提高。
雖然極少數班主任不那么負責任,但是絕大部分班主任對學生是十分認真的。一些班主任對學生的認真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這也就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范圍。初中生的年齡是有限制的,因此他和成年人的思想也就有一些出入。因此適合成年人的東西并不一定適合初中生。班主任就是要在這些方法中找出適合學生的,并能使他們很好地接受的方式。這說來簡單,實際卻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德育的確是非常重要的,而班主任在這方面所需要做的,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素養,不但能體現一個學生三觀的成熟,文化知識的良好掌握,也能體現我國教育的發展,對年輕人全面建設的重視程度,更能表現我國文化的精深,符合我國自古以來對美德、知識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加強初中生素養教育,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無論通過什么方法,班主任總要貼近社會,貼近實際,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這樣才能通過各種方法提高他們的德育素養,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1]李俊英.人生需要良好的職業素養[J].黃河黃土黃種人,2008(1).
[2]劉永濱.對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3]馮忠良,馮姬.教學新論:結構化與定向化教育心理學原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