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橋
(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
中華文化五千年,漢字是最主要的載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社會性,也是傳播文明信息的工具,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普及漢字書法知識,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文化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書法課程的現狀是寫字課歸屬語文學科,受到語文教學內容的擠壓和沖擊,其性質總是徘徊在語文和美術學科之間,始終不能成為具有獨立地位的、完整、系統的教學科目確立在課堂上。當前,學生書寫不規范、書寫潦草現象十分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并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則設置了“書法 篆刻”模塊。但由于缺乏專業教師,很多學校并未開設書法課。因此,在高一、高二年級課程設置中,應該安排一定課時進行“書法”教學。
我們發現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識字情況的檢查、反饋比較及時,基本上都安排有固定的環節和一定的時間。然而對于寫字指導,總是放在教學環節最后,因時而定,往往是老師的教學環節剛剛步入到寫字指導時,下課鈴聲就響了,老師沒有時間引導學生“讀帖觀察”,沒有時間“講解示范”,只好布置成課后作業或家庭作業。有的老師雖然有一定時間和一定數量的寫字指導,但是留給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幾乎沒有,又成了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課后練寫數遍。這樣的指導結果肯定是學生書寫質量不高。
把寫字練習留作家庭作業或課后作業,讓學生自行完成,老師在作業本上看到的只是這些字寫得對不對,美不美觀,而學生在寫字的時候習慣怎么樣,寫這個字時筆順是否正確,是否用心等是全然不知的。另外,教師也做了一定的示范,但是所講的這些要點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沒有,能完成到一個什么程度,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沒有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交流,又從何而知呢?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把寫字納入其中,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指導,認認真真地練習,有選擇地品評矯正。
1.學生自評,發現問題
學會自我評價對于把字寫好顯得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離不開行為主體的自我構建。只有當學生能夠正確評價自己所寫的字,發現其中的缺點,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最終把字寫好。
要求學生首先用心觀察碑帖,然后找一個用筆特征比較明顯的字對照字帖臨寫三遍,在練習過程中臨寫完一個字后,不要急著寫第二個字,而是停下來與范字比一比;哪些部分(或筆畫)寫得像?哪些部分(或筆畫)寫得不好?想一想寫第二個字時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練習寫第二個字;寫好第二個字后,除了與碑帖字比一比外,還要與剛才寫的第一個字比一比,什么地方有進步,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練習寫第三個字……這樣通過字字比較,促使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揣摩寫字的要領,一個字比一個字寫得好。
2.小組互評,提高鑒賞
小組相互評價可以彌補自評時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客觀地評價別人、欣賞別人優點的機會,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他們在同伴互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書寫水平。
3.教師點評,激勵進取
教師點評是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結束以后對每個學生作品給予的整體評價和個別點評,也是對自評和互評當中出現的問題的解答,是對學生作業(品)的“二次評價”。
1.引領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可以是名帖,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觀看古代書法家的作品,使學生認識到書法藝術的美,激起他們強烈的寫字欲望。
2.對重點的生字應用分層歸類等方法分別執教,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練習。
3.對漢字整體結構把握的指導練習,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理想效果,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培養自學能力。
4.注重練習,講求實效。練習是學生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只有反復練習,才能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因此在書寫時要注意形式的變化多樣,可運用欣賞法、分析法、辨別法、臨摹法、演練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訓練。
書法教學中如何利用社團活動進行特長培養的方法與策略研究還不夠,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究,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開展書法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品質和書寫習慣至關重要,其能夠為學生的日常學習、應考和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開展書法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對提升文化自信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清.于細微處感受漢字美[J].福建教育,2007(9).
[2]陳明偉.淺談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J].中國鋼筆書法,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