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一中學)
歷史核心素養指的是歷史基礎知識與歷史思維,要求學生從歷史教材中獲得歷史知識,具備科學的歷史思維以及多元化、科學化的歷史觀;要求學生具備閱讀、總結、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并能學以致用。
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應該規避以往那種學生只是單純扮演“聽客”的教學模式,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去探究歷史,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始終。在此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與歷史觀念,在深刻理解史實的基礎上,更好地運用歷史思維與歷史觀念來分析歷史問題,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價值觀。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某一事件的發生背景。比如,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內容時,首先將班級中的學生按照學習情況分成小組,讓他們自主研讀教材內容,并找出導致“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并找到最為直接的、影響到工業革命的因素結合此時期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加深他們對于西方歷史的印象與理解。工業革命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究其原因,經濟方面的影響最為深刻,政治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也為這一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可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影響了世界上各個地區的國家與民族,且這種影響是深遠的。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史料,引導學生質疑,以此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班級中有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工業革命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工業革命的發生對英國來說,意味著什么?之后英國一系列的侵略行為,是否與之相關?”等,如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有所提升,且他們在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自身對知識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如此便真正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目標。
教師通過此種教學,可以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宏觀的歷史觀念,讓學生逐漸學會分析歷史事件時,將可能的影響因素全部考慮進去,有效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借助多種教學方式講解教材中呈現的歷史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的發展規律,全面熟知歷史知識,疏通歷史事件的發展走向。在形成自身歷史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強化自己的歷史文明觀念,促進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歷史觀,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會使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如,學習“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這一內容時,筆者就按照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他們分成各個小組,由他們自己探討這一節內容,事實證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很強,他們能準確總結出美國由“邦聯制”轉向“聯邦制”的原因,也能總結出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的過程完全由學生自己主導,而最終的結論也是由他們討論所得,這樣的教學結果學生會記憶得更加深刻,他們也能將得出結論的過程遷移到日后的學習中去,這對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能力極有幫助。
多媒體以其直觀性強的特點日漸成為課堂中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而事實證明,教師在教學中若使用多媒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借助多媒體將各個時期不同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變化給學生展示出來,讓他們形成對該知識的正確認知。如此就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這種直觀又生動的方式,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多使用多媒體,給學生直觀展示歷史知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自主學習”“情景教學法”“課堂提問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高中時期的歷史學科,可稱其為一種集成性的人文學科,不但能幫助學生了解過去世界各國各地的歷史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幫助學生將人文精神內化為自身的歷史涵養,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側重展開歷史文化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這一內容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黃河頌》這一首歌,讓學生感受到磅礴的氣勢,之后筆者又播放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讓學生在歌聲中,緬懷革命先烈,從而激蕩起學生胸中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愛國熱情就會得到增強。
具備歷史核心素養,對學生學習歷史好處良多。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講授基本的歷史知識時,還應讓他們感知優秀的歷史文化。如此,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馬少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下旬),2017.
[2]孫淑松.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淺探[J].中國教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