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儉
(甘肅省天祝縣朵什鎮松林初中)
實驗課有效教學是課題項目研究內容,根據朵什鄉教育輔導站“課堂教學十要求”和學校“模式課課堂教學”的嘗試,松林中學理化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旨,通過學習和借鑒先進學校的經驗,經過理化組全體教師實踐,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備課為突破口,加強教改教研,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實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多名老師的教學實踐與驗證,形成了有效實驗課堂教學思路:“目標預習,猜想假設—實驗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歸納、網絡知識—拓展延伸、培養能力—當堂測評,鞏固提升”的“五環節”教學模式。
操作要求:①教師必須找準教學目標,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在課堂前2分鐘左右巡查學生預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預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②學生必須養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認真查閱各種資料,解決本節課中的重點、疑難問題。③將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并做出猜想假設。
根據提出的猜想假設,合理地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組織好實驗探究這個環節,這是因為它關乎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敗,探究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兩種:①分組探究,根據設計方案進行自由的、開放的探究。收集數據,分析討論達到共同探究問題的目的。②教師演示探究,即師生共同設計方案,針對問題教師做演示實驗,共同討論分析,集中解決問題。操作要求:①在猜想假設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并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②合作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③指導學生在小組內圍繞提出的問題,切實注重實效,避免流于形式。④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做一名參與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為接下來的展示交流做好準備。在參與的過程中,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
讓學生梳理歸納知識點、難點,老師點撥、矯正、補充、說明,構建知識網絡,一定要注意知識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建立知識樹,網絡知識點,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通過舊知生成新知。操作要求:①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對探究活動和結果進行充分估計,盡可能周密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應對方案,以保證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②教師要參與到交流中去,積極“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知道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傾聽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質疑。④要引導全體學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⑤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評價的甄別、鼓勵作用,充分肯定學生成果,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⑥要注意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梳理與提升,給學生以清晰明確的答案。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適當延伸,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各種能力,適應不同形式的考試,并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理解和訓練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教會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條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也可以結合教材實際,有意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思維得到擴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緊扣考點(必考點和頻考點),每節課教師要精選練習題。抽生上黑板完成共性問題,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總結,直至得出正確答案。若小組解決不了可求助老師或其他小組幫忙完成,從而使鞏固提升落到實處,注意抽查的學生一定要有代表性,優、中、差生兼顧。最后老師點撥、矯正,畫龍點睛,再次強化鞏固。操作要求:收集信息,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試題進行分類指導,分層優化,重點注重臨界生的過關工作。共性問題課堂解決,個性問題個別輔導,既重視雙基知識的過關,又注重較難試題的拔高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模式課主要有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兩類,過程模式主要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有重要作用的思想,而對學生創新思維有影響。目標模式有預設的、希望達到的教育結果,作為指導方法和思想使教師明確教學過程中的內在價值和總體要求,而不指向控制最后結果的控制。實驗課教學是一個開放的而非封閉的活動,學生的學習不是呈直線式的、被動的反應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探究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存在簡單的錯誤或正確結果,因而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個人的理解和判斷。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楊英發.綜合職業能力模式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