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沈陽市大東區教師進修學校)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與豐富。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與否依然是制約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突出問題之一。在本真教育理念引領下,我們著力引領教師開展切片式實踐研究,讓教師經歷明晰問題本質、研究核心策略、實現課堂內涵突破的過程,讓教師經歷溯本清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逐步接近問題本質的過程。下面以小學為例,從三個方面闡述我們對于合作學習核心要素的探索與突破。
任何變革都是從模仿“形”變開始的。
第一,創建適宜學習環境。學生座位從“插秧式”改為“圍坐式”,教室黑板從一塊改為多塊,每一組都有自己的展示黑板。
第二,構建異質學習小組。真正的合作是小組成員有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榮辱與共”,使合作效率更高。分組時教師應考慮學生學習成績、性別、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盡量體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第三,依據特長細化分工。依據組內成員個人所長,合理分工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路徑。強調責任意識,人人有事干。如組長由組織能力強、有威信的同學擔任,負責組織協調小組成員的學習與生活等。有的老師在班級建立智囊團,每個組同學可與智囊團打擂,讓智囊團與場下成員輪流坐莊。
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教學內容無法完成、課堂活躍而思維含量不高、優等生侃侃而談,學困生悄無聲息等諸多問題,我們采取了切片式教學研究,圍繞合作學習的關鍵要素進行重點突破。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本課學習的重難點而設計的問題;二是具有綜合性、整體性、探究性的問題;三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的問題;四是要有層次和梯度。
小學生處在重外在評價的發展階段,教師應采取“組內合作,組間競賽,逐次幫帶,按號加分”的評價策略,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比如“逐次幫帶”就是鼓勵優等生幫助中等生,優等生與中等生一起幫助學困生。比如“按號加分”指每組1號學生發言展示,得1分,8號學生(學習潛力生)作展示,給小組加8分。這些評價策略有效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自覺幫帶的積極性,優等生和中等生通過“教”他人,自身學習更加優秀,小組合作學習優生和學困生雙重“游離”問題得到解決。
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用的發揮,彰顯著教師專業水準,也決定著合作學習的效果。我們重點關注和解決以下三個教師教學行為:
第一,傾聽與發現。給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以足夠時間,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充分表達,教師到小組傾聽學生在發言中暴露出的學生相異思維,清晰學生前概念及思維過程。
第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提升。針對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情況,根據教學重難點,進行及時提升、強化和拔高。堅持“兩講兩不講”:講易混點,講拓展性思維問題,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學生間能合作解決的不講。
第三,智慧性地評價與生成。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要做到三性:即,及時性、針對性和發展性。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課堂學習的矛盾點,及時展開智慧性的教學深化與生成。
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思考未來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標志的課堂教學改革應當走向何方?我們將從三個關注、三個結合上著力:
1.關注學生社會化發展,將合作學習與學生德性修養結合起來。我們將以育人為本,強調立德樹人,深入研究“如何引導那些經常樂于發言的學生把機會禮讓給其他學生?如何讓學優生更情愿地幫助中等生和學困生?如何正確解決同學之間矛盾沖突”等育人要素,強化學科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和諧成長。
2.關注學生思維品質,將小組合作學習與我區特色研究結合起來。比如高年段學生小組合作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強化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在語文主題學習的大背景下,讓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設計更能體現一課一得思想。”“加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來發展學生思維水平。”
3.關注學生未來發展,將合作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結合起來。我們將深入研究如何將合作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QQ群或微信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將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評價方式,把合作學習引向學生學習生活中,比如“如何把學習合作小組與班級管理小組結合,讓學生學習和紀律、衛生、作業等情況與小組評價掛鉤?”讓學生在生活中建立合作意識,在情境中習得合作技能。
學生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沒有終點,讓我們懷著對教育的一片深情,與教師們一起帶著理想、思想與激情,開啟深度課改的新行動。
參考文獻:
[1]秦自云.建設理想課堂與教師專業發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歐陽芬.做專業的教師: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程紅兵.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