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云
(浙江省義烏市大陳鎮初級中學)
興趣是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武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采用一味對知識進行講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會抑制學生的客觀發展,還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就能有效轉變這樣的教學現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教師開展的教學內容抱有很大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對教師教學的內容不理解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開展初中科學教學的時候沒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樣就會讓學生不能有效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教學中的問題,學生能夠在教師營造的生活化情景中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情景能夠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同時良好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鞏固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科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也應該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時候,首先應該積極掌握初中科學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然后根據教材內容搜集有關的生活化的資料內容,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日食和月食》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農歷猴年的時候發生了五次日食和月食,我國可以觀測的有三次,天文專家介紹說,地球上平均每三年就會出現兩次日全食,典型的全食帶長約1.2萬千米,寬200千米左右,因此日全食發生時地球上只有很小范圍的地區可以觀測到。”學生聽到教師的講解之后都被震撼到了,這時教師讓學生觀看有關日食月食的圖片,并對學生說:“同學們仔細觀看日食月食的圖片,然后討論一下日食月食的特點。”學生開始積極觀看教師播放的有關圖片,在觀看之后學生開始積極地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看到月食讓我想起天狗吃月,月亮的中間就好像被吃掉一樣。”還有的學生說:“不管是月食還是日食,都是十分震撼的,但是它持續的時間卻是十分短暫的。”學生在觀看圖片和聽教師的講解的過程中對日食和月食的有關內容產生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科學作為一門知識較為抽象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如果一味采用對科學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講解的方法,會讓學生對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產生厭倦感。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生活化的元素注入對知識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內容,然后在實際生活中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化例子,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教學《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準備好一只筷子和一杯有水的透明玻璃杯,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在喝沖劑的時候是不是都會用筷子攪拌一下呢,下面老師給同學們變一個魔術。”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了起來,這時教師將筷子斜放在有水的玻璃杯中,并對學生說:“同學們現在來看一下筷子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學生驚訝地說:“為什么筷子好像被折斷了。”這時教師將筷子從水中拿出,并對學生說:“同學們看一下這只筷子是不是還是完好無損的,那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在臺下開始小聲地討論起來,有的學生說:“是不是因為杯子中的水壓影響了筷子。”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還有的學生說:“是不是因為光線的問題,給咱們造成了錯覺,覺得好像筷子在水中被折斷了一樣。”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說得都很好,現在老師給同學們解答一下為什么筷子在水中好像被折斷,但是拿出水面卻是完好無損的,這是因為光的折射給人們帶來的錯覺,因為水的緣故,所以陽光在折射的時候路徑就會發生改變,呈現到大家的視野之中的景象就是筷子被折斷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有關生活中的小實驗的方式提高對光的折射的認識,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創新課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和將生活化元素注入對知識的講解當中的方式有效將生活化教學方法和初中科學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鞏固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楊文娟.結合生活實際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徐海波.初中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