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草
(甘肅省迭部縣教育科學研究室)
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課堂中,能夠將語文知識以非常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拓寬學生眼界,還有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進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擁有了多媒體設備、互聯網、個人電腦等諸多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能給教師的教學起到非常強大的輔助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作為常見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使傳統的、閉塞的語文課堂走向了開放,而且經過信息技術的處理,好多語文知識都變得通俗易懂,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新課導入,并配置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視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去理解和學習新的語文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大。利用五彩繽紛的圖片或是豐富有趣的視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從而讓學生更加快樂、輕松地學習。舉個例子,在學習《香港,璀璨的明珠》這一章時,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香港的紀錄片,讓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香港的情況。利用動感的音樂和繁華的畫面,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香港的魅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教材里的知識,還可以學習教材外的知識,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審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很好地實現新課的導入,而且學生的學習激情也能得到很好的激發,進而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得到了保證。
興趣是驅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教師不妨依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自身的教學模式,利用教學情景創設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將教材里的內容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借此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學習《望天門山》時,教師的備課工作一定要充分,不僅要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還要設計出相對完善的教學計劃。因為詩歌的學習不同于一般課文的學習,古人寫詩善用意象,因此學生在理解上會有諸多困難。不過,通過多媒體的處理,將會使這種困難降低。比如,教師可以利用“VR全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天門山的雄偉壯麗;然后讓學生在線聆聽名人的詩朗誦,借此來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仙李白的灑脫和不羈;最后,教師不妨就該詩的時代背景進行延伸,以讓學生能夠感受一下盛唐時期的風采,而且這對學生日后學習杜甫的詩篇也很有幫助。
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要怎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思維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烏鴉喝水》時,教師不妨利用信息技術軟件(比如Flash動畫)來演示烏鴉喝水。當烏鴉來到裝有水的瓶子邊時,教師點擊暫停,然后問學生:“烏鴉的嘴這么短,要怎么喝水呢?”學生疑惑,于是開始構思答案。有的學生說,烏鴉需要用吸管;有的學生說可以讓烏鴉把水瓶推倒,然后再喝水;還有的學生思維非常開放,沒有局限于眼前的畫面,說可以找猴子來幫忙,因為猴子有手,讓猴子將瓶子拿起來然后倒給烏鴉喝。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思維被完全拓展開來,整堂課不僅上得非常有激情,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縱觀現在的語文教材,里面很多知識年代比較久遠,像一些歷史知識,它們距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所以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感覺有些抽象,有些不真實。而運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開展《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時,其中有一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分析這句話,學生很有可能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分量。所以,教師不妨在課件中插入電影《圓明園》的縮減版,讓學生親眼看到華美的圓明園是如何被毀滅的。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課文的感情,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就現在的使用情況來看,還是能發現一些問題,所以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技術的使用,爭取將該技術的功用發揮到極致,進而使廣大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孫麗楠.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華少年,2017.
[2]路俊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