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義
(河南省鄧州市彭橋鎮中心學校)
當今社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也應熟記各種知識要點、難點,還要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去證明自己的各種想法、做法是否正確,從而達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目的。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時間在微機室中上課,這就與其他學科不同,也是教學環境的不同,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一定的困難。所以,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根據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談幾點看法。
現在有一部分學生家里已買了電腦,可能是在家里用電腦的時間相對長一些,對計算機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礎,成了計算機方面的“高手”;有一些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上微機課時坐到電腦前面手足無措,不知道從什么做起;有些學生雖然以前沒有接觸到電腦,但這些學生的求知欲望很強烈,對問題喜歡尋根問底,能主動學習。對于以上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擺在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可以把教材中的每一個大章設計成一個大的任務,一章中的每一小節再分成不同的若干小任務,讓學生把一個個任務逐步解決掉。例如,在學習信息技術課“文字處理”時,該章又分為六小節內容。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大任務,就是要求學生用OFFICE2003中的WORD文字處理,制作一份電子板報《中華牡丹園》。這個任務中包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要點,即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制作《中華牡丹園》的創作方案;采集板報的素材;文檔的格式設置;段落和頁面的設置;標題文本框的制作以及圖征和表格的插入。首先是制定創作方案,要讓學生在腦子里對電子板報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確定板報是由報名、承辦單位或制作群體、日期、頁眉頁腳、承辦單位或制作群體的地址和聯系方法、版面欄目及內容等元素組成。確定板報的內容就要搜集電子板報的素材。讓學生在計算機的磁盤上建立名為“牡丹素材庫”的文件夾,在此文件夾下再建立“牡丹文字”“牡丹圖片”“牡丹書畫”“牡丹詩詞”等文件夾,這樣也讓學生練習了怎樣在計算機的磁盤里建立文件夾和子文件夾的知識。建立相應的子文件夾后,再讓學生搜集相應的素材。搜集素材的途徑可以通過文字資料、報刊雜志以及網絡等搜集。這樣又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關鍵字詞來搜索自己想要的內容。學生有了一定的任務,就會全心地投入到任務的完成中,還可以讓學生比賽看誰找到的素材多,并且素材切合實際,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信息技術學習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制作《中華牡丹園》的板報中,學生通過一些途徑找到的文字素材,要錄入到電腦中,在錄入文字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就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學生在用拼音輸入法輸入“花容端麗”時,把“麗”輸成了“里”字,有同學提出問題說,他在輸入一句話時,中間少輸了一個字怎么辦呢?這時教師可以再講解一下鍵盤上面的一些功能鍵和編輯區的鍵的用法,再讓學生親自動手解決上面遇到的問題。這樣做到舉一反三,學生又能學到其他新的知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了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才能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俗話說:“眼觀千遍,不如手做一遍。”用在信息技術課上是最恰當不過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規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必須要多,這樣也可以解決農村學生對計算機接觸過少而產生的陌生感。少講就是不能像其他課程那樣,教師在課堂上講得要少,學生在課堂上練得要多,所以要講就必須講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以及難點。多練就是讓學生多操作、多練習,才能掌握所學知識。在制作板報《中華牡丹園》時,要對輸入的文字進行文字格式的設置。格式的設置包括文字的字號、字體、字形、顏色等設置。學生在練習時,往往因個人的能力差異以及興趣的作用,有的學生能花很長時間對各種字體、各種字號都嘗試一遍。這時候,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發揮,在規定的時間里設計出自己和老師都比較滿意的作品。
作為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師,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需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陳雅蓉,朱彩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實驗課教學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