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賽芬
(福建省浦城縣第三中學)
教學改革的推行對高中化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經成為素質教育和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化學教師也在思考運用怎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化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及時調整不良心態。因此,信息技術和高中化學教學之間的結合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就是要將豐富的資源和要素結合起來,通過將網絡中的不同資源結合起來,使教學保持一個協調一致的過程,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通過以下幾點探討如何整合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學習障礙之后,會對學習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這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限制著學生的發展。面對這樣的情況,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呢?如果遵照巴浦洛夫的教學理念,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的內容。將信息技術和高中化學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重點,推動教學的發展。
如,在硫的轉化部分講解有關硫酸的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化工生產的知識。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實物、圖標或者是模型的方式,演示化學反應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中,學生學起來相對枯燥。而在信息技術走進化學課堂之后,就可以轉變這樣的狀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形象、真實的講解過程幫助學生熟悉知識,從而推動教學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困難的知識變得簡單起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調動。
作為現階段比較先進的媒體,在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非常明顯的交互性,也就是說,能夠及時反饋信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一對一交流。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不同狀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調整不良的心理狀態。在開展教學時,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在之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
學生長期學不會、缺乏學習積極性等問題而導致學生掌握知識出現問題,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在引進信息技術教學以后,可以使學生原本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更加現實化、動態化。學困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提供的資源,自主參與到學習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消化知識會變得更加得容易。此外,在信息技術引進以后,還可以搭建一個信息化的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結合不同的觀點分析、探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集思廣益的引導中,學生開始喜歡學習化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化學教學和化學實驗是不可分割的,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課堂教學中,一個實驗產生的效果遠遠比一堂課的理論說教給學生帶來的印象更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實驗為基礎,借助信息化技術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演示一些不容易被肉眼觀察到、對環境有比加大污染的、危險性比較大的、復雜程度相對比較高的、演示儀器或者設備有特殊要求等方面的實驗,通過演示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演示壓強對化學平衡影響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化學反應時機情況探究,但是二氧化氮向四氧化二氮轉化的過程中,化學反應并不是很顯著,這就需要在教學階段,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來引導學生。通過采用3Dmax制作課本實驗的原型,在簡單的動畫演示中,可以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將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相結合,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一種趨勢,也是將信息資源引入化學教學的重要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將更多空間融入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一個豐盛的視聽盛宴。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整合不同的內容,充分利用教學中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認識學習的規律。教師要確定規律的教學方式,迎接新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孫海燕.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11).
[2]龐國秀.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