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
(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柔遠初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曾先后學習過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也借鑒過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創新“三三六”教學模式,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課堂教學只有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專業特長,依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教學上得心應手?!熬蜏p量,當堂作業”輕負性、高效性、發展性、創新性的數學課堂,是我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教學模式。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達到高境界。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課前必須準備好學習用具,演抄本尤為重要,我們知道數學家們不都是在演抄紙堆里進行研究,好多結論都是在寫寫算算中得出的嗎?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準備,一時的靈感就會在找演抄紙的過程中消逝,或許有些同學覺得在課桌上、在書背上隨手演抄很方便,但是準確率卻降低了,還會導致對計算喪失興趣或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導致學生學習不投入,不利于鉆研精神的培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笇W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并用筆做標記,這樣學生在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進入學習狀態就快,學習效率就高,切忌學生無目的讀,既沒效果又浪費時間。
新課標對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理解”和“會應用”。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等。
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維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逐級滲透的原則,既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易于接受。
(1)挖掘教材,理清知識點。教師要從不同角度研讀和整合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價值,真正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羅列出每節內容的知識點,為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做準備。
(2)研究教材、學生、教法,選擇三者有效結合的方法,為科學預設學案提供依據。教師設計學習預案時,一定要有預見性:學生會出現什么問題?新學內容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系和區別,新舊知識如何銜接,哪些知識容易混淆,哪些環節、步驟容易出錯,出現錯誤的原因有哪些,這都是課前預設時要考慮的方面。
(1)設疑激趣,引入新知。利用1~2分鐘時間,講述名人故事、出示有關聯的易混易錯習題,讓學生判斷、猜測,或提出與本節課有關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探究,激發求知欲。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①出示自學提示。提示可以是具體問題,也可以是自學提綱和要求。不論是哪種類型的,設計提示時都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現象到本質的認知規律。②帶著問題、疑惑和提示要求,有目的地閱讀課本,觀看課件,動手操作,嘗試練習等,找出疑點,明確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有準備地進行下一環節,在學生閱讀課本時,教師巡視、督促,點撥、引導,使課堂學習中學生做到全程參與、全員參與。
課后及時反思,查缺補漏,上課結束,教師要針對本節課的教法學法選擇、課堂上忽視了的知識點、學生的表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等,及時進行反思,采取補救措施,并撰寫反思、心得、隨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在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滲透多元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獨特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還應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創新是把教師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發現和探求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過程。實施教學創新是一場涉及轉變教育思想,破除傳統教學模式,探索一系列未知領域,甚至是在“無路處走路”的深刻變革。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到“樂學”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數學學科具有其獨特的專業性、嚴密的邏輯性、高深的思維性和普遍的應用性,死記硬背沒有用,盲目模仿只能停留在學習的最表面,易混淆、易出錯,計算枯燥乏味,證明推理嚴密,對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高,短期內很難出成績。
以上只是我在這十幾年的數學教學中初步摸索出的一些常用的、粗淺的教學做法、教學感悟。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想做個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老師,按部就班就夠了;如果想做個能勝任教學工作的老師,則需要學習;如果想要做一個出色的教學者,就需要研究;如果想要做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正義.從探究式教學方法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語數外學習,2012(7).
[2]劉月明.談中學數學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轉化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