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湟中縣特殊教育學校)
因為培智學校中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采取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這樣只會讓培智學生心理壓力加大,讓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想法,使音樂課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加強音樂的實踐活動以及要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加以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中去,打破傳統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進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老師在進行《誰會這樣》這首歌的教學時,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與歌曲相關的東西:如鳥頭飾、魚頭飾、馬頭飾等等,然后在上課時分發給學生,讓學生來示范鳥飛、魚游、馬跑等的動作,學生會隨著音樂的節奏邊唱邊做動作,鳥飛起來了,魚游起來了,馬跑起來了,所有學生都全神貫注于音樂之中,在親自體會和實際示范的過程中有了探索奧妙的興趣。這樣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培智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拉近了歌曲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發揮。隨著歌曲的響起,老師用簡潔的話語有感情地闡述歌曲的意思,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喚醒,讓學生沉浸在歌曲中,讓思維插上翅膀,這樣的特殊教育可以讓學生克服記憶方面的缺陷,把學生集中精神的時間延長了,在短時間內,很多學生就可以記住歌曲的歌詞,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表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為了能夠讓培智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老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相互結合,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例如:教師在進行《我是一個粉刷匠》這首歌的教唱時,可以讓學生依據歌詞的本身意思,對事物進行觀察,創新改編成“聰明的粉刷匠”“可愛的小房子”等等,在彈奏這首歌曲時,學生就會跟著歌曲的節奏擺出相關內容的動作,分組進行舞蹈動作,會唱的學生跟著節奏一起唱,不會唱歌的學生就在一旁幫忙打拍子,這樣的音樂課堂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學會集中注意力,讓培智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從而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給培智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這樣的特殊教育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加強了學生眼、口、大腦及四肢的協調能力,進而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讓教材更加多樣化,融入現代音樂音響以及優秀歌曲、舞蹈等,選取一些有助于培智學生音樂發展的流行歌曲,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與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步。例如:在進行《小蘋果》的教唱及跳舞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舞蹈充滿好奇心,可以采取互動趣味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培智學生能夠被歌曲、舞蹈、視頻吸引,可以使他們精神振奮,隨之跟唱并舞動起來。簡單易懂的歌詞,加上老師創改之后的舞蹈動作,把音樂、舞蹈和生活結合起來,學生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小蘋果》這首歌曲的音樂美和舞蹈美。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歌舞“小蘋果”的學習表演,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彌補。與此同時,在音樂的教學活動中,精巧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和區域上的限制,簡單明了地體現各種事物以及現象,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多媒體的反復再現可以提高培智學生的記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去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并且可以讓學生比較直接地采用分析比較的手段進行學習,以此讓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為了讓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眼界更加開闊,教師還需要給學生聽一些著名音樂作品,讓學生懂得音樂不但可以讓他們唱歌跳舞,還能夠讓他們說出想說的話,鼓勵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而言之,培智學校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社會必須加以重視的熱點。音樂學習課堂上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音樂教材確保了培智學生擁有豐富有趣的活動機會,讓學生在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狀態下,把音樂教育真正寓于情感、趣味、娛樂之中,引導培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彭媛.淺談特殊教育學校培智音樂教學的創新[J].東方教育,2015(1).
[2]王飛.有感于小學特殊教育之培智音樂教學[J].特殊教育學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