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鳳奎
(安徽省淮南第十中學)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文思維即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思考以及深入分析,獲得知識表象背后更豐富的內容,有自己獨到的見地以及理解,并且能夠就此創新、創作。一位好的老師能夠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讓學生掌握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而不是直接將既得理論刻板地教授,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以及創新才是語文教師真正應該傳授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思維的培養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語文科目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探求、分析以及應用是的能力得到更進一步提升。語文思維能力的高低也體現了思考者的智力水平,這可以通過開發學生潛力,后天培養提高。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以及記憶力有機結合,彼此多交流,在互相交流過程中更加深層次、多方面地得出自己的見解。由此可見,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思維有交流性、滲透性、廣泛性等幾個特點。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應當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使得思維碰撞出火花,同中存異,異中求同,讓學生能夠更深入、更多方面地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理解以及掌握,學會舉一反三,能夠完成自我升華后進行創新、創作。
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同時又具有藝術性的學科,學生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應該感受并欣賞到語文的語言美、意境美、結構美、形象美,語文老師聲情并茂地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討論、交流、鑒賞以及進一步創作時,語文思維就正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慢慢滲透到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
高中語文知識海納百川,不僅涉及社會、國家、家庭、人文、倫理、理想抱負,還涉及美學、情操等等方面,同時,面對同樣的知識,人與人的生活經驗、經歷不同,從中所獲得的共鳴以及理解也是不同的。在語文課堂上,各種思想碰撞,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并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容納思想的差異性,鼓勵創新,這就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思維的廣泛性。
要想學生語文思維得到提升,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被重視,語文教師就應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現階段,高中語文學習知識內容為應對考試很是繁重,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而是急于把應對考試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明確,高中語文的學習對學生最重要以及最長遠的影響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使其能夠在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有自主思考、理解以及創新的能力,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使其真正學會語文這一門學問。
鼓勵學生要有“不能行萬里路也要讀萬卷書”的精神,閱讀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學好語文、培養語文思維的基礎,通過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細致觀察生活、體味生活來引導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指導學生看問題不要浮于表面,還應挖掘更深一層的含義以及其背后不流于表的背景,以點輻射到面,使學生的思維從深度到廣度全面拓展。
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經驗,其性格以及知識結構的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存在不同的見解,高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依據其性格特點、心理以及生活經歷等等方面,引導其語文思維的拓展,做到因材施教。
在以往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往往死記硬背、刻板學習,學到的知識只會生搬硬套,不會靈活運用,等到畢業后,學習并記住的知識所剩無幾,到社會上工作時也缺乏創新精神。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傳播知識時,明確教育的本質:要教給學生的不是固定的知識點,而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讓其能夠有自己的思考以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凡芳偉.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1(9).
[2]董素敏.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新課程(中學),2017(8).
[3]黃榮.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