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香
(貴州省遵義市第二初級中學)
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課堂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要實現由教育灌輸者向教育引導者的角色轉換,實現由課堂主宰者到課堂組織者的地位轉化,實現由問題的提出者向問題意識的培養者的角色升級。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身心特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改變傳統政治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維,讓學生明晰應該學習什么,如何學習,應該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問題意識。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政治教學一般以課本為主,內容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到政治課堂中去,將政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在網絡上找各種題材的新聞案例,不僅可以擴充政治教學資源,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迅速吸引到政治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加投入地參與到政治學習中去。需要強調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思維習慣、學習能力、身心特征的,內容積極向上的,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案例和資料,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政治課堂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陶冶學生的情操。
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一般采用教師教學,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教師機械地重復教學內容,學生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模式單一、機械,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有效的維持和提升。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想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就必須打破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法,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進步,可以實現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和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政治課堂上,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減輕了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在與同學的小組交流中,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自由的氛圍下進行交流溝通,能夠更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因此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法,運用網絡技術,將歌曲與動畫、視頻、圖片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及時做出正面積極的回應,對表現好的學生應多加表揚,對表現欠佳的學生也不能過于嚴肅,更不能打罵、侮辱學生,應多鼓勵、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健康的心理情緒,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學評價是在教學完成后的師生互動形式,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的成長進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教學評價體系比較單一,一般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應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把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結合起來,實現對教學主題和學習課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時的困惑、改正學習的錯誤,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學習能力、身體情況、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為他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師應了解學生對政治教學的意見和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教師應積極打破師生間的隔閡,建立師生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輕松活潑、開放和諧的學習環境。
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培養,因此政治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轉換教學模式,把學生提升到課堂主體的地位,關注學生的需求,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活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崇渝.梁興連.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麗梅.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