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體育運動學校)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只有在平等尊重、互動和諧、合作友愛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實現心理健康。
1.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的絕對主導地位。在教學實際不如預期的情況下,許多教師會大發雷霆,訓斥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會對學習產生恐懼、焦慮、排斥、逆反等負面的心理情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平等意味著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中的絕對權威角色,與學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有與標準答案不同的看法。
2.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重視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對教學的看法和學校中存在的困惑,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在教材的選用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與學生一起積極參與,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正面行為,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去。
3.合作友愛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教師應該保證自身積極平衡的心態,寬容和諒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該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通過合作,可以使學生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好伙伴、好朋友。
在中學階段,學生處于由幼兒走向成年的過渡時期,也就是青春期,在這個時期,中學生對事物已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他們的心智仍不健全、不成熟,因此,需要班主任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制定出具有建設意義的目標和計劃,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教師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要將成人的思維模式強加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建立具有民主友愛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例如,班主任教師應每天監督學生各科目作業的完成情況,幫助學生養成每天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每節課前按時返回教室和準備好課堂用具的習慣,幫助學生培養及時發問、及時糾正錯誤的學習習慣。班主任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成互助對子,互相督促、互相幫助,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學生在互助團結中實現共同的進步,幫助學生改善自信的心理環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教師應完善創新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評價是教學完成后的師生互動形式,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成長進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把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結合起來,實現對教學主體和學習課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和彌補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時的困惑、改正學習中的錯誤,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的進步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也要求學生有獨立的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評價,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允許學生有不同于標準答案的意見和看法,允許學生有創新性的思路和形式,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活潑開放的氛圍。在課堂評價方式上,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做出正面積極的回應,對表現較好的學生應多加表揚,對表現欠佳的學生也不能過于嚴肅,更不能打罵、侮辱學生,應多鼓勵、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健康心理情緒,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課后,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為他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師應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教師應積極打破師生間的隔閡,建立師生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吳增強.論現代學校心理輔導模式[J].教育研究,1998(1).
[2]郭鋤非.班主任管理對學生群體意識的培養[J].中國音樂教育,2005(5).